亚答屋48号图书馆是由3个不同组织促成,除了有意打造出集结知识社群的跨领域空间,也希望借此养成本地的文化底蕴。

“我们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一个另类的空间。”

坐落在隆雪华堂后面,藤路(Jalan Rotan)的亚答屋84号图书馆(下称亚答屋),是一个并没有太多书的图书馆。亚答屋成员之一区秀诒说,“我们想要一个可以凝聚人们的地点,希望可以提供教育体制外的知识,却不想像传统图书馆般定位自己。”

亚答屋坐落在藤路中山同乡会4楼,透过窗户往外望,可以看到车道旁绿油油的植物,是个非常棒的阅读地点。小小的空间内只有一面墙设置了书架,另一面墙则是两张摆满书本的桌子。有些人或许会对亚答屋只有这么“少”书而感到不解,但这些书都是亚答屋成员的精心选书。区秀诒说,“我们的书籍分类并不是根据一般图书馆的分类,你不会在这里看到历史、哲学这类型的分区。”确实,眼角粗略扫过书架上的标签,是性别、同志、后殖民文学、精神病等较为特殊的读本类型。

亚答屋由“之间文化实验室”、“区秀诒工作室”及“业余者”3个组织合办,他们希望可以招来更多社群力量的进驻,一点一滴地将这个跨领域交流空间建造起来。
亚答屋由“之间文化实验室”、“区秀诒工作室”及“业余者”3个组织合办,他们希望可以招来更多社群力量的进驻,一点一滴地将这个跨领域交流空间建造起来。

为“非主流”开窗

区秀诒解释,“我不知道他们(群众)提早接触到这类的知识会不会少走一些冤枉路,至少大家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很异类的东西。”

本地鲜少有机会接触这些教育体制外的书,书店、书展等都主推主流书籍,因此这些“非主流”类型书籍一直难以被本地人接触。就在采访前两天,亚答屋正好完成了一场工作坊,当天的谈论主题是一篇左翼思想家的演讲稿。出乎意料的是,有两名来自表演艺术领域的听众在工作坊结束后,向他们询问接下来还会不会有类似的读书会。“其实他们有这样的需求,但一直找不到可以接触这方面的管道。”

区秀诒表示,很多人因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而认为自己看不懂这些书,“这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是硬知识,无法进入它的世界,因此开始有人假定这些都是没有人要读的书。”这样的假定其实低估了大众的能力和需求。她希望亚答屋作为一个文化空间,能聚合更多不同领域、不同知识、不同语境的人前来,除了阅读,还能有工作坊、艺术表演等各种可能性。唯有打造一个凝聚各方的空间,才能启动更大的力量。

“在这个务实主义的社会里,我们常希望看到立即的成效,但这股力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区秀诒指出,有些东西需要慢慢累积,尤其是知识和视野上的开拓。她希望亚答屋可以演变出一种力量的累积,成为知识养成的精神脉络,让民众在思考层面上累积一些厚度。

亚答屋开幕当天吸引了许多民众前来参与,其中以“城市空间的另类想像”开幕论坛最为热闹,3位主讲人郑达馨、张永新和区秀诒以建筑、文化及艺术为背景,叙述了3种空间的可能性。
亚答屋开幕当天吸引了许多民众前来参与,其中以“城市空间的另类想像”开幕论坛最为热闹,3位主讲人郑达馨、张永新和区秀诒以建筑、文化及艺术为背景,叙述了3种空间的可能性。

活化图书馆 促进跨领域对话

许多人对亚答屋未来的营运模式深感兴趣,但对亚答屋成员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区秀诒在亚答屋开幕当天曾说,她无法真正为这个空间定位,若是真的要定位,那她希望这是一个“活的座标”。

没有具体地说明亚答屋的方向,某种程度上会让人觉得困惑,但亚答屋成员之一杨洁认为,“我们有一个想像的地图就够了。”她笑指,亚答屋以众筹方式开办,因此有一些民众会捐赠物资。“有些人觉得窗帘、木板很重要,就带来给我们;有些人觉得沙发椅很重要,就带来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像,因为他们对这个空间的想像有认同感,才会带著些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个空间。”她透露,虽然亚答屋由3个组织合办,但他们还是希望有社群的力量进驻,一点一滴地将这个空间建造起来,“因为这是大家的空间。”

亚答屋打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人们对图书馆的想像。区秀诒认为,“它并不只是一个安静、可以阅读的空间而已,这个空间也可以是‘活’的。”透过读书会、座谈、演讲,甚至是小型的演出、展览、资料研究展示,都是一些“活化”空间的举动。她指出,马来西亚跨领域对话的机会很少,许多东西都是点状式地发生,并没有串联起来的力量。“就拿本地的知识分子和艺术界来做例子,两者没有交集,甚至是相互厌恶,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现象。”因此她希望能创造出一个跨领域交集的空间。

“活的座标”会随著时间、环境和人做出改变。“今天你看到这些书架上的书,下一次你再来,可能已经完全改头换面了。”亚答屋成员之一杨洁解释,无论在内容上或是建设上,亚答屋一直都会处在变动的状态之中。或许下个月就有艺术家进驻,本著对这个空间的另类想像,又为这个空间创立多一个可能性了。

壮大知识社群,确立精神脉络

“刚开始是知道这栋建筑有找单位进来承租,业主希望将这里打造成小型的艺术文化社区。”友人的介绍让区秀诒提前了自己的原定计划。身为土生土长的吉隆坡人,区秀诒一直希望可以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但碍于自己长时间待在台湾,因此打算等个人资源和资金累计足够以后,再做这件事。然而,因著这个契机,她开始寻找可能性,却意外找到一群理念相似的人一起合作:非营利组织“业馀者”与“之间文化实验室”。

除了可借阅的图书,亚答屋也贩卖一些书籍和布卫生棉,作为营运基金。
除了可借阅的图书,亚答屋也贩卖一些书籍和布卫生棉,作为营运基金。

提升本地文化水平

对于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这只是区秀诒的一个想法,并没有具体概念。“一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就会想到开创另一个艺术空间,但我想大马已经有不少展览的机会了。”虽然有发表的机会,但“大马文化水平、艺术水平落后”这个评语却不曾改变过,这点一直是区秀诒的疑问。因此才想到可以借由图书馆的模式展开,作为知识累积的一个“加油站”,帮助人们更早接触到更多在本地教育体制外的知识。“我们最缺的不是机会,而是精神脉络。”

在知道中山同乡会要打造为小型艺术文化社区后,区秀诒曾在印尼某个研讨会上遇见“业馀者”的成员苏颖欣,两人一起探讨这个单位的可能性。苏颖欣回国后与其他“业馀者”成员商讨,也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决定加入这项计划。

“我觉得,亚答屋会有图书馆这一块,很大部分是因为我。”

“业馀者”成员之一黄麒达曾是陈氏书院人文图书馆管理员,在人文图书馆关闭之前,抢救了不少书籍,而这些书籍现在已经作为亚答屋的强大后盾。

“有了这些书,这个空间就多了一个内容。”黄麒达笑说,虽然自己并没有特意提醒亚答屋成员必须在里头设置图书角落,但或许大家都对他的背景略知一二,因此在亚答屋内设置了这个区块。

“之间文化实验室”成员杨洁透露,3个女生在营运这个非营利组织的同时,也营运著《街报》。区秀诒的本意是邀请《街报》加入,但碍于《街报》资金不足,因此由“之间”代替入驻亚答屋。

“原先茨厂街是文化聚集地,但许多书店陆续搬走,那里就没落了。”杨洁表示,她们希望可以将亚答屋打造为另一个知识和文化的地图,将校内、校外的知识、理论、实践等都聚集在这个空间里。“亚答屋是一个实体空间,但最重要的不是经营这个空间,而是经营一个知识社群。”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海军直升机相撞】司机不知罹难者举殡按车笛 遭群众围堵敲打轿车

阅读全文

EPF推“灵活提款”户头 最低提款额为RM50

阅读全文

传森林城拟开赌场 成功机构云顶集团是潜在竞标者

阅读全文

美国教授发表争议性言论 赞比里下令取消所有涉及活动

阅读全文

土团党地方领袖上阵新古毛

阅读全文

按horn遭围堵 司机不知有举殡

阅读全文

游历是一生的养分

教育

打工度假,去还是不去?一个是生活安稳的教育工作者,另一个则从小梦想开一家咖啡馆。两个女生有著全然不同的际遇,但都异口同声...

阅读全文

挑战自己远离舒适圈 打工度假志不在钱

教育

打工度假风行已久,每年仍有许多年轻人前仆后继,为自己争取一个名额。有句标语说“打工度假,让世界改变你”,但人生的际遇千百...

阅读全文

专业表演养成

教育

“当表演艺术家?别发梦,去找份稳定的工作更实际!”相信许多对表演艺术有过憧憬的人,都曾听过身边人的这些冷言冷语。本地表演...

阅读全文

玩转教学

教育

用游戏来带动孩子上课并不出奇,却鲜少有游戏让孩子能摇身一变,成为主宰各国命运的“领导人”。台湾“玩转学校”以跨界教学方式...

阅读全文

余仁生量力为善 灌输回馈意识 盼公益事业细水长流

教育

传统中药材及成药制作与零售企业余仁生所推出的3大年度公益活动中,有两项在农历新年期间进行——“春节谢师恩”和“一桶金慈善...

阅读全文

平衡供与求

教育

大专文凭不过是一张步入职场的“入门票”,这句话或许是许多过来人的心底话。大专时期挑灯夜读,为的便是考取好成绩,刷亮自己的...

阅读全文

逃避改变不了大环境 归国贡献,打造美好未来

教育

10年前,本地音乐家黄楚原和制作人陈鱼简原本有机会可以待在英国发展,却选择放弃当时高汇率的英磅和前景回国生活。小两口均认...

阅读全文

事业新方向

教育

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待太久,想喘口气,找些新鲜感,却不知从何下手?或许Jobstreet Education,能帮你找到想...

阅读全文

开辟菜园、狱中讲课 为更生人照亮前路

教育

早期人们称期满被释放的囚犯为“释囚”,而这个称号一如他们的命运,即便重回社会,却无法重新开始,一辈子被曾经犯错的标签给囚...

阅读全文

玩乐中学习

教育

这间充满体操设备的场所是孩子尽情玩乐的游乐场。孩子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体操动作,加强自身的平衡感和四肢协调能力。现代家居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