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早在“一带一路”的概念尚未成为当今政商界的“显学”之前,早有无数学者探索求之。

有者是从“海外华人”的视角评论大马华人,视它为一种中华移民在海外特殊情境下的产物。早期的南洋华人移民,既有“北望神州”的故国情怀,又有“落地生根”的实际考虑,个人身份的认同与当地政商文化的冲突,成了这一代人最大的困扰;学术研究多围绕在彼等的身份认同、在地冲突、文化适应等,以王赓武为首的海外华人研究,对此著墨甚多,卓有贡献。

然而,随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原有的“输出革命”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过后,改为“输出资本”和“输出文化”,其影响力逐步扩展至非洲大陆,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诸国当然更饮水自知;东南亚华人过去被列为中国在海外输出革命的“第五纵队”,成为当地政府的眼中刺;现在又因中国资本输出,华人在语言及文化上的优势,再成为接通两地政商的桥梁。

通史式读本

中国早己不再是输出革命的中国,海外华人也在半世纪的变化中,解决了身份认同问题。新一代的华人不会“回首故国,北望神州”,但却会受惠于中国的强大经济和文化输出,不论是到中国经商交流求学,或是接待中资企业,文化机构甚至亲朋戚友,甚至是从媒体上“阅读中国,理解中国”,都会以一种新的角度和观感来对待之。

另外,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因素,东南亚国家内的其他族裔对中国的了解较为局限,加上长期受西方视角影响,难以掌握全域,与东南亚华人存有不少差距。因此,东南亚需要一本通史式的“中国读本”来理解一个变化中的中国;与此同时,中国同样需要一本详尽的“东南亚读本”,甚至是“马来西亚读本”、“新加坡读本”、“泰国读本”等,理解“一带一路”上的各个国家与国情,才能因时因地制宜,调格旧有的思维框架。

中国青年学者邵宝辉的新书《走马观华》,正是他旅居马来西亚期间,对马来西亚,尤其是华人社会的一种观察与解读。本书文章类似随笔,全部发表在马来西亚华文报章(包括笔者曾经供职的《东方日报》),里头的文章从华文教育谈到民主选举,从马华公会谈到行动党的元老卡巴星,也谈了多元文化在大马的各种发展,及时的对马来西亚时事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另一种看法

虽说时事评论受限于时局演变,一两年后再回顾当年的文章,不免予人沧海桑田之感,更何况历时五年的文章!本书收录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2011年12月26日,迄今正好过了五年,谈的是大马华文教育的斗士是否是国族建构的绊脚石?不同的大马族裔受制于眼界与利益,难有共识,迄今无解。文章所提到的各种论点,即使换政府,也没答案。如今再看,观点虽不新颖,但文章仍未过时,值得一读。

《走马观华》谈时局,也谈文化,但著墨最多的是华文教育,可见作者旅马多年对此问题的关注。但许多事件至今仍困扰著大马华人,尤其是华文教育的各种争议;从关丹中学到大马华教运动的方向,迄今风波不止,本书收录的文章就给中国和大马的华人读者提供另一种看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在众声喧哗的网路时代,人人都是评论人,但热闹有余,深度不足,也造成了谬见横行,浮云遮目,看了许多文章,反而让人更糊涂了。《走马观华》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对马来西亚政治的种族主义和一些大马青年对身份认同的误读予以扳正,再度以“常识”告诉读者:只有错误的政策和政治才是种族主义的温床,而不是任何个别人士对某种文化的追求。大马一些知识青年“有知识,无常识”的问题虽不严重,但及早发觉,也算未雨绸缪,就当是作者对马华文化界的关爱吧。

《走马观华》毕竟是一位中国青年学者留马期间的社会观察随笔,历经五年,总结成书,对马来西亚和中国的读者来说,里头大部份的文章仍未过时,一些建言,也足以作为参考。尤其如今政客商人高谈“一带一路”,但知之甚少,于国于民,难有实利。

正如先前提到的,东南亚需要一本通史式的“中国读本”来理解一个变化中的中国;与此同时,中国同样需要一本详尽的“东南亚读本”,甚至是“马来西亚读本”来理解马来西亚,尤其是在历史上与中国休戚相关的大马华人。从孙中山革命、抗日战争到发展马中关系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大马华人都站在前线,其中有文化的认同,也有情感的联系,而不单是政治与商业的计算。

助理解大马华人

以王赓武为首的海外华人研究,过去以海外华人在所在国的文化适应,敌人等为要旨,随著中国新一波的移民的到来,新旧中国移民的相互影响与当地族群的互动关系,更值得深入研究。

我们需要一些不同的中国“知马派”来理解我们,梳理更到位的马中关系,而不一定是政商人物的官腔官调和样板套路,《走马观华》至少应该是中国人理解大马华人的一本入门手册,让更多中国朋友对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有更深入到位的认识。

作者当时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学术的训练,却无学术蛋头坐井观天,夸夸其谈的恶习,此书虽说是“走马观华”,却见用心。但愿他继《走马观华》后,再写一本马来西亚研究的专书,给更多中国朋友认识马来西亚和大马华人,书写新时代的马中关系。是为序。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地震震断佛像头部 寺庙暂时封山

阅读全文

贩卖机咖啡味道怪打开惊见都是虫子 女子入住ICU险丢命

阅读全文

颜生建挑战唱跳官宣开演唱会 汤小康:写了多首新歌“现在都是前菜而已!”

阅读全文

“我们来看你了!”  大马奶爸相隔7年赴华探望暖暖

阅读全文

研究:EPF“灵活户头”恐成提款机 【东方头条】2024-4-26

阅读全文

【LIVE】MUDA和PSM不参战新古毛补选

阅读全文

骆清忠:老莫的爆竹─叶邹的下台

八方论见

6月18曰,“华教园丁”莫泰熙老师亲到华教伟人林晃昇先生墓前告诉林老总并燃放爆竹庆祝叶邹之下台。看了这一信息及照片我百感...

阅读全文

古晋电动火车计划

八方论见

砂首长阿邦佐哈里4月时率团去了伦敦一趟﹐便下决心要引进英国的电动火车。有关计划﹐首先将建设在砂州达迈与西连之间,然后第二...

阅读全文

吴荣顺:谆谆教导

八方论见

广告的教育功能是不容否定的。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盯著电视的时候,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常常是广告。广告的快节奏,简单的情节...

阅读全文

骆清忠:三个年份背后的阴谋──四论尊孔校地之争

八方论见

这三个年份是1906,1920和1962。1906是尊孔学校的创校年。当年只开办小学,校址不在现在独中的校地;1920是...

阅读全文

宠孩子是父母的不幸

八方论见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不同的爱的方式养育出不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不同的教育方式带给孩子不同的人生。每个...

阅读全文

骆清忠:本质不变,花样百变──三论尊孔校地之争

八方论见

自从17年前进入尊孔独中董事会,我就感觉有些另有动机的人士,把眼球销定在尊孔独中这块校地上。冷静观察了17年,我对这些人...

阅读全文

生存只是一种选择

八方论见

“佛法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因为从前特别相信这段话,所以在道德与宗教思想作祟下,每每听到有人轻身的消息,内心深处对生...

阅读全文

骆清忠:利令智昏——再论尊孔校地之争

八方论见

尊孔校地主权,不论在情、在理、在法都是属于尊孔独中,这早已是板上钉钉无可争辩的事实。但偏偏有人却想以似是而非的狡辩,混水...

阅读全文

伊斯兰不是恐怖分子符号!

八方论见

近来国内从穆斯林摸狗事件的讨论、伊斯兰法(Syariah)的执法、伊刑法(Hudud)的讨论、清真认证的争议、五金店售卖...

阅读全文

吴荣顺:笑人容易笑己难

八方论见

还在竞选美国总统时的特朗普曾在推特上,嘲讽时任第一夫人米歇尔当年访问沙地阿拉伯没有戴头巾的打扮是“侮辱对方,为美国制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