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华》在不同角度上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大马。

宝辉出国前,几位朋友为他送行。面对大家的热情,他像个大男孩,一脸腼腆。在我的朋友圈里,宝辉是个典型的学者型“好青年”,被我们称作“邵教授”。能去国外继续学业,且又是距离中国很近的马来西亚,大家都为他高兴。期间他回国度假或探亲,偶有相聚的机会,他就会给我们讲域外的见闻。他完成在大马的博士学习后又到美国访学,如今总算回国安定下来——距离给他送行也一晃七年了。随同他“回国”的,还有他的著作《走马观华——一名中国留学生眼中的马来西亚》(大将出版社)。

宝辉将厚厚的新书签名送我,在让我跟随文字欣赏大马多元文化风光的同时,他观察社会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引起我的注意,使我看到了一位研究者不俗的人文情怀和学术视野。

这部书带给中国读者的第一印象,是作者的脚步从“象牙塔”里迈出来,走进大马社会,密切关注大马华人生活,由此又广及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历史、传媒等诸多方面,为华语读者描绘了一个既体现著多元、开放、包容的现代特征,又具有悠久历史、族群、宗教等传统底蕴的立体化的大马形象。

血脉亲情关注文教

在写作中,作者并不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客观地介绍大马风土民情,而是带著浓浓的感情向读者传递他对大马的认知和理解。比如谈马华党选的文章〈期待一场漂亮的马华党选〉,作为一个局外人,马华的选举与作者并无关系,但他不做隔岸观火者,而是设身处地地为马华著想,条分缕析马华目前存在的问题,之后爽利地表达自己对如何“漂亮”实现党选的意见,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党争、民主、法律、腐败等这些枯燥的政治问题,作者之所以在文章中写得风声水起,有滋有味,背后是他关心大马华社,甚至整个大马社会发展的真情实感。

唐朝诗人李白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宝辉离开祖国到大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其实更多地将思乡之情投射到了大马华人身上。在异乡将自己融入到“同乡”的生活中,自然就感到对大马华社有了同文同种的血脉亲情,所以我们总能在书中看到他在为华人文化、教育、族群地位等发声,为华族争取正当的权益鼓与呼。

在〈关丹独中是试金石〉文中,他既观察到了华社对教育部模糊意见的反应,期望政府对华教华社表现出应有的诚意来,将关丹独中办成一所真正的独中;同时,他也发现了华社内部的意见分歧,果断地指出关丹独中问题“也考验华社对待华教问题的精诚、团结与毅力”。我相信,这背后固然离不开学问识见,但对华社的拳拳之心更是不可缺少的支撑。

当然,作为一位有著专业新闻素养的学者,只有情感是不够的,必得以超拔的视野和学理性的思辨才能认清之前他并不熟悉的社会现实。被划分为四辑的近百篇文章中,有三种精神贯穿始终。第一是问题意识。这些文章除了具有锋锐的观点、迅捷的时效和严谨的论证等鲜明的专栏特征外,每一篇文章都围绕著“问题”入手,恐怕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文章涉及到的话题,既覆盖了专栏开设时段在华社和整个马来西亚引起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像全国大选投票,伊斯兰刑法课题,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等;而且还注意到了种族主义、城市交通建设、性骚扰、环境和文化保护等久已存在的问题。这些贴近生活的内容有著明确的针对性,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作者在表达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时,从不泛泛空谈,而力求有理有据,用数字、常识性道理、历史案例和严密的逻辑来说服人。虽然议论的是普通人关注的话题,但却透出了作者的学术功底。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网络上真真假假的各种信息莫衷一是,导致了舆论的混乱,中国国内也出现这种情况。

〈理性应对网络谣言——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的回响〉中的意见就非常客观理性,作者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首先以“谣言未经证实的信息传播,不一定就是谎言”来维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必要性,之后则提出应当增加权威部门和主流媒体信息的透明度,用真相来减少谣言的传播。

吁华人勿弃权利

第二是建设性的意见。一方面,就像关心关丹中华的办学和马华的选举,对于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社会问题,作者始终敢于以一个“在地者”的身份,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建设性意见,而不做无谓的鼓噪,更不做火上浇油的事。所以,整部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著落在期待华人团结一心,华社繁荣发展,乃至整个大马族群友好相处、国泰民安的理想上。在大选期间,他在文章中呼吁华人破除偏见,不要放弃“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珍惜手中的选票。

吉隆坡刘蝶广场冲突事件发生后,他告诫政府和民众要正确贯彻和公正执行法律,以维护不同族群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社会根基。即便在对马六甲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介绍中,他也不忘以当局对鸡场街及华人义山的颟顸做法,来重申“马六甲的魅力在于历史厚重以及文化包容”的意见。相信书中的意见,也会对华社和大马政府有所启发。

第三是公正的立场。在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时,作者表现出了公正的政治和文化立场,这是作者超越了个人身份后才有的结果。中国有著特殊的历史和国情,与大马的政治社会有著巨大的体制差别,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继续保持一个外来者的思维的定势,更没有表现出身份的焦虑,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来观察大马尤其是华社的现状。

而作者关注和思考的焦点,也始终在有关人类社会基本构成的普遍性问题上,如种族共生、多元文化共处,民主政治、法律和宗教,社会的公平正义等。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独到见解,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持正秉中的立场。

当然,作者没忘记自己身上流淌的中华血脉,也在努力促进中马华人之间的文化互信。此书就有多篇文章谈及当代中国与大马华社之间的文化差异,既向海外华人传递来自中国的文化讯息,也向中国读者展示大马丰富多彩的文化风情。

〈异样中秋一样情〉讲到中秋节的来历和中国国内及海外的不同风俗;〈你可能不知道的哈芝节〉介绍大马穆斯林的传统节日;〈白血传说之谜〉则讲了流传在中国和海外不同的“白血传说”故事,揭示出这一文化母题反映出的人类美好的愿望。

中国改革开放后,世界各地有了更多中国人的身影。据我了解,由于文化、习俗和语言的差异,很多人在国外是“客居”状态,社交活动常局限在国内同伴之间,很少人参与所在国与己无关的事,像宝辉这样满带民族文化感情,又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独在异乡做“同乡”的,恐怕是凤毛麟角。他不仅走入大马华人,也走进大马社会,《走马观华》也在不同角度上为华文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大马,必将为中马文化交流起到有益的作用。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根据社群媒体流传的影片显示,棺材突然不稳往下掉,众人赶紧上前将棺材扶稳。

8人抬棺送殡 扁担突断裂棺材掉落 

阅读全文

【宝林茶室中毒案】创办人大马华裔身份引关注 被怀疑将结业清库存酿祸

阅读全文

香港女歌手黎明诗惊传因癌离世 终年58岁

阅读全文

头顶旗杆误触1.1万伏特电线 女舞者秒间丧命

阅读全文

大风大雾沙尘暴夹击华北

阅读全文

隆市今午 “立竿无影”

阅读全文

政治才是年轻人的出路

八方论见

由非政府组织“我的国土”与默迪卡民调中心针对“年轻人对经济、领导和时事课题的看法”的调查结果,可以窥探大马年轻人时下政治...

阅读全文

反啤酒节足显伊党小视野

八方论见

吉隆坡市政厅禁啤酒节,不管是基于安全理由或政治敏感,其实都备受争议。如安全理由,是那一方面的威胁?极端恐布组织IS?如是...

阅读全文

篮球甘榜冠军论

八方论见

奖罚不公,重元首杯轻国际赛,大马篮球运动跑不出国门,宁做“甘榜冠军”?上届(2015年)新加坡东运会,大马女篮勇夺金牌,...

阅读全文

帮美国不如振兴我国经济

八方论见

我国雇员公积金局与国库控股将扩大在美国的投资,许多小市民都很关心自己的血汗钱是否被妥善投资在对的地方,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糟...

阅读全文

马来西亚日快乐

八方论见

配合国庆和马来西亚日有感而发,原本想以国语写,笔者却词穷,以英文写却发现原来我只懂Yes,No和OK,最后还是选择了中文...

阅读全文

心有阳光,雨也是晴──中国八月行感悟

八方论见

八月行程匆匆,从吉隆坡飞香港再转飞上海。那两天正是13号台风天鸽直扑侵袭广东、香港、澳门华南一带,电视画面上风起云涌,数...

阅读全文

46精神党是前车之鉴

八方论见

希望联盟会否成为一届在野大联盟,还是打破在野党宿命入主布城,目前还不得而知。随著三分天下的政局初定,土著团结党与诚信党的...

阅读全文

投机取巧不如务实耕耘

八方论见

众所周知,大选似乎近在咫尺,朝野政党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战略部署,其实也并非新鲜事。而此次选举之前让人感到诡异的是,抛...

阅读全文

摆脱困局与希盟共进退

八方论见

自2014年开始,公正党在伊斯兰党与民联渐行渐远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尝试谈判要挽留伊斯兰党,以确保第14届大选能够一对一...

阅读全文

别再错认他国国旗

八方论见

8月21日,拜读东方日报全国版第40版,才知道我国在第29届东运会的过程中又出现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误把汶莱军旗错当成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