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纳被”曾经是60年代至80年代出生一辈的共同回忆,张素琦希望其品牌能再度唤醒人们对“百纳被”的回忆,将传统延续到下一代。

梦想、家庭、事业,这三者常被比喻为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女设计师利用每周周休时间,一针一线缝纫百纳被,传承母亲的手艺,并打造成手作品牌“Amadebei(阿嬷的被)”。由于品牌仍在创立初期,这名女设计师仍然保留新加坡的工作,并在每周四下班后,即搭乘夜班长途巴士回到居銮家乡,利用周五至周日,每日至少5小时的时间,一针一线缝制每周累积的订单,打下创业基础,一步一脚印朝往追求梦想的目标前进。

来自居銮的张素琦高中毕业即前往新加坡深造、就业,在新加坡一待就是10年时间,期间虽然想过回乡发展,不过始终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传统的百纳被配上现代的精美包装,摇身一变成为新鲜的热门商品。
传统的百纳被配上现代的精美包装,摇身一变成为新鲜的热门商品。

直到2017年初生下女儿,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无时无刻都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挣扎,究竟是继续赚取高薪,还是回乡陪伴女儿的成长。“1新元换3令吉,说不动心是假的,这也是很多大马客工的心酸,直到我女儿出生后,我发现真的无法再长期与女儿分隔两地,才下定决心回国发展。”

张素琦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叙述本身在梦想与面包中寻求平衡,决定回国创立品牌的因缘。

她坦言,在我国就业,尤其像是二线城市居銮一样的地方,就算找到一份全职工作,要维持日渐高涨的生活费还是不容易的,且同样牺牲宝贵的时间,无法全心全意照顾女儿,使得回国就业的念头一直迟迟不敢进行。“直到今年初,我回老家待产,兄长就建议发扬母亲的缝纫技巧,由母亲缝制百纳被,我加工缝上祝福语,再包装出售,我觉得可行,于是就开启创立‘Amadebei(阿嬷的被)’品牌的工作。”

每日缝制5小时

看见女儿与顾客喜爱手工缝纫的“百纳被”,张素琦深信梦想也能是一条通往回乡的道路。
看见女儿与顾客喜爱手工缝纫的“百纳被”,张素琦深信梦想也能是一条通往回乡的道路。

张素琦说,自己终究是个在梦想与面包中寻求平衡的人,因此目前在品牌创立初期,仍保留新加坡的工作,并在每周四下班后,即搭乘夜班长途巴士回乡,使用周五至周日,每日至少5小时的时间,一针一线缝制每周累积的订单。

“因为我们的产品是100%纯手工缝纫,顾客都会在百纳被上有指定要求的祝福语,我就利用3天休息时间完成缝纫后,赶在周日将货物用快递邮寄给顾客,周一清晨5时30分,再搭乘长途巴士回新加坡上班。”

这样的生活不累吗?张素琦坦言,这当然累,可是只要想到周末回家就能见到女儿,百纳被也渐渐获得市场的青睐,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寓意祝福 暖心手作无可取代

纯手工缝纫的百纳被,能按照顾客的需求,缝上指定的祝福语,推出市场后获得顾客喜爱,订单应接不暇。
纯手工缝纫的百纳被,能按照顾客的需求,缝上指定的祝福语,推出市场后获得顾客喜爱,订单应接不暇。

百纳被源自于中国早期物资匮乏的农业社会,当时家中有小孩满月,亲朋好友都会送来一片手掌大的布,由小孩家中的长辈将这些零碎布头缝缀起来,然后给小孩做成的被子,就称作“百纳被”。

百纳被也是家中长辈希望盖各家被子长大的孩子,能在抚养过程平安顺利,性格不娇贵更能长命百岁的一种祝福。

张素琦透露,数十年前,家中长辈为小孩缝纫“百纳被”是常见的事。60年代至80年代的一辈,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件专属于自己的“臭臭”。

“时代演变至今,人们的物质水平已大幅提高,机器也已经取代人手,已很少家庭亲手缝制百纳被给家中小孩了。”

尽管如此,她认为,手作的温度依然是无可取代的一份独有礼物,看著女儿日夜抱著她与母亲亲手缝纫的“百纳被”,以及顾客的热烈回响,就让她无限满足。她深信,创立“Amadebei”不仅仅只是个人梦想,也是能成功打动人心的一份真挚心意,更是一门让她能够回乡发展的道路。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根据社群媒体流传的影片显示,棺材突然不稳往下掉,众人赶紧上前将棺材扶稳。

8人抬棺送殡 扁担突断裂棺材掉落 

阅读全文

【宝林茶室中毒案】创办人大马华裔身份引关注 被怀疑将结业清库存酿祸

阅读全文

香港女歌手黎明诗惊传因癌离世 终年58岁

阅读全文

头顶旗杆误触1.1万伏特电线 女舞者秒间丧命

阅读全文

大风大雾沙尘暴夹击华北

阅读全文

隆市今午 “立竿无影”

阅读全文
“马卡龙乐团”成立至今已有5年,团员从最初的4名增加至约20名。前排左4为林兆毅。

【梦想启航(上)】勇敢追逐音乐梦 林兆毅始终如一

系列专题

“梦想是什么?我认为的梦想是,10年前我立定要做的东西(音乐),直至现在始终如一。”来自峇株巴辖的林兆毅(31岁)是名独...

阅读全文
生命之河的部分工程,已见成果,如今是游人常到之处。位于鹅唛河与巴生河交界处的蓝池(1.4公里长),利用4个地底污水处理厂过滤后的水,以水雾与水柱从河岸喷洒,结合LED灯的照射,形成梦幻般的蓝池。蓝池中央的音乐喷泉每晚9时至11时,也会有结合声光与喷水的演出。夜晚与白天(小图),都是好风光。(摄影:黄良儒/曾钲勤)

【有图真相】璀璨生命之河 壮哉吉隆坡愿景

系列专题

河流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推手,“依河而建”几乎是每个城市的发展模式;流淌吉隆坡市中心的鹅唛河与巴生河交汇处,更是早年...

阅读全文
陶瓷制作过程繁琐,图为郑文华将载满陶器的窑车推进气窑内烧制。

【走入陶瓷之乡(下)】求新求变 守护传统陶艺

系列专题

在科技化时代,许多古老行业已渐渐落没,陶瓷业者求变求新,除了致力守护传统手作陶瓷品,也为陶艺添加现代元素,让陶艺随著时代...

阅读全文
90年代游客多,高峰时期陶瓷店家有40家,如今只剩下约20家商店售卖陶瓷品。

【走入陶瓷之乡(上)】购买力减 亚依淡陶瓷品市场萎缩

系列专题

80及90年代闻名全国的“陶瓷之乡”亚依淡,因价廉物美的陶瓷品闻名马来西亚,近年来陶瓷品在国内各处可见,加上亚依淡的旅客...

阅读全文
劳工趁著周休日到四湾大街逛街,当地居民担心外劳人数增多,带来社会问题。 (摄影:杨金森)

【边佳兰发展转变(下)】石化发展人口爆增 居民忧治安环境差

系列专题

“龙虾之乡”边佳兰从偏远乡一跃成为主要石化重镇,经济活动随之热络,人口也暴涨,边佳兰地方政府今年1月1日开始运作,并进行...

阅读全文
边佳兰的淳朴乡村风貌被一个个储油库取代,大批来自不同国籍的外来人口涌入边佳兰,保守估计让当地人口已经成长到6至7倍。图为国油炼油及综合石化发展中心工程在大兴土木。(摄影:杨金森)

【边佳兰发展转变(上)】外来人口涌入 产业增值创商机

系列专题

边佳兰早年给人的印象就是龙虾海鲜、小渔港,随著边佳兰石油综合中心(PIPC)2012年进驻发展后,一跃成为全马最迅速从向...

阅读全文
为人子女花钱送父母进入有专人照料的疗养院,然而,这些老人身体健康亮红灯时,基本上都渴望获得孩子们的关注及爱护。图为蔡庆龄(左)经常与安养院内的老人互动交流。

【老有所依-下篇】组织探访安老院 带动团康献爱心

系列专题

麻坡市区一些华人疗养院或安老院的住宿老人,大部分因为行动不便、卧病在床、残疾或在家无法自理等问题而被送来。大部分老人的子...

阅读全文
护理人员定期为老人量血压等,跟进老人的健康状况。(摄影:刘维杰)

【老有所依-上篇】看护医疗顾温饱 安老院收费1千起跳

系列专题

《礼记·礼运》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有所依...

阅读全文

聆听病人尊重自主 照顾者也需社会支援

系列专题

那天,黄钜安如常到护士台的访客簿上登记名字,一边迅速浏览病房的情况。只见一个病人独自坐在床边上,从目测来看,大约六十几岁...

阅读全文
“老街导览”参与者以脚踏车代步,一边漫游峇株老街,一边仔细聆听老街历史。

【峇株老街新生命-下】建筑划为“遗产区” 致力保留老街原貌

系列专题

峇株老街新生命(下篇)峇株老街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峇株人,如今峇株人在“汲取”的同时也不忘“反馈”,各界皆用不同方式一同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