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瑞锋(右)和李雪倪夫妻俩携手创办Deliccia,旨在协助城中贫穷家庭的“掌厨人”利用厨艺赚钱帮补家用,缓解拮据的生活。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粱瑞锋认为,与其直接送鱼给穷人,不如教他们如何捉鱼。“长贫难顾,只有提供他们赚钱的办法,贫穷家庭才能自给自足,持续经营。”为此,他与太太李雪倪于2015年携手创立了社会企业Deliccia,协助城中贫穷家庭的“掌厨人”利用厨艺赚钱帮补家用,缓解家中拮据的生活。

李雪倪在大学期间经常需要搭乘轻快铁(LRT)上下课。她说,由于常在站内购买早餐、茶点,所以与售卖糕点的“安娣”很熟络。“有次安娣向我诉苦,说生意越来越差,导致没办法再支撑昂贵的租金,即便售卖糕点是他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最终也被逼结束营业。”李雪倪闻言后表示伤心,但爱莫能助。“这就是马来西亚社会的缩影,越来越多人在贫穷线下挣扎。”

根据国家银行及大马消费人协会联合会(FOMCA)2017年4月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1009户受调查的家庭中,家庭收入少于3000令吉的家庭占了73.7%。

粱瑞锋说,Deliccia每次在加入新家厨前都会先做家访,以进一步了解该名家厨的家庭状况,并尝试其厨艺。“家庭收入要求少于3000令吉,有时也会依据家中孩子数量做出调整。比方说,家庭收入3500令吉,但拥有10名孩子。”粱瑞锋指,该家庭收入虽然高于3000令吉,但家庭开销也来得比较重。
粱瑞锋说,Deliccia每次在加入新家厨前都会先做家访,以进一步了解该名家厨的家庭状况,并尝试其厨艺。“家庭收入要求少于3000令吉,有时也会依据家中孩子数量做出调整。比方说,家庭收入3500令吉,但拥有10名孩子。”粱瑞锋指,该家庭收入虽然高于3000令吉,但家庭开销也来得比较重。

寻找客源 上门取货

李雪倪与丈夫粱瑞锋是虔诚的基督徒,夫妇俩一直想为社区尽一份绵力,但欠缺想法,“直到听到安娣的故事,我们才做出创办Deliccia的决定。”她表示,恰巧当时他俩因承接公司内部蛋糕茶点外送的订单,正在寻找合适的西饼屋合作。“我就在想,与其把这个机会让给大公司,不如让给这群低收入者赚取额外收入?”

粱瑞锋指,随著薪金无法负荷不断攀升的生活开销,城市贫穷是一个让人担心的社会问题。“很多家庭主妇为了帮补生活开销,会制作一些糕点、饼乾、主食,然后拿到路边、巴刹、夜市、车站里售卖。”然而,很多时候基于销售通路十分有限,所以市场反应不佳,能赚得的收入也不多。“很多家庭主妇因为交通问题,没办法去到太远的地方摆摊,一般只能在离住家不远的十字路口开档,人流量确实有限。”

对于创办社会企业,李雪倪解释,自己和丈夫粱瑞锋皆出身于小康之家,没办法以全慈善模式协助低收入家庭。而粱瑞锋认为,社企的理念是以商养善,既能做好事,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我们提供餐饮上门到会服务,食物是由家境贫困的家庭厨师(家厨)准备。透过准备食物,他们(家境贫穷者)可赚取额外收入,希望间接能够缓解城市贫穷的问题。”

粱瑞锋表示,Deliccia最高能为家厨带来每月1000至1500令吉的额外收入。他指,Deliccia会负责替家厨寻找客源,当他们把食物准备好后,团队也会直接上门取食物,让家厨省去不必要的开销和烦恼。“我们和家厨采用五五分账的模式,他们赚钱之余,我们也可以生存。”

Deliccia的食物并非出自大厨之手,但整体卖相和味道并不逊色,且胜在多了一种家乡味。
Deliccia的食物并非出自大厨之手,但整体卖相和味道并不逊色,且胜在多了一种家乡味。

不卖同情,卖价值

Deliccia提供的上门到会套餐售价比市场上来得稍贵,粱瑞锋表示,由于顾客们了解Deliccia背后的概念,所以一般会愿意多付一些。

尽管Deliccia的家厨都是来自低收入家庭,但粱瑞锋谓Deliccia不会一直把家厨们的惨况或家事挂在嘴边。“我们希望顾客看到我们的价值,而非出自对家厨们的同情。”他说,家厨们虽然不是受过训练的大厨师,但厨艺确实不错,食物味道也很好。“我希望家厨们可以为自己烹调的食物而感到骄傲,让他们找回自己的社会价值。”

李雪倪表示,每每有顾客称赞食物好吃,两人会一字不漏地传达给家厨们知道,让后者知晓他们获得了社会和市场的认可。“他们(家厨)一般听到后都会很开心,而且还会激发起他们下次煮得更好的动力。”她为此感到欣慰。

为了提高Deliccia整体的素质,从食物素质到碗碟,再到厨余,夫妇俩都花了不少心思。粱瑞锋认为,Deliccia是一个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的企业,不应该这边厢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另一边厢又制造出一个问题来,“上门到会最常见的是浪费和不环保,其中包括纸碟、纸杯和食物。”

Deliccia坚持采用环保的碗碟,即便成本价是一般纸碟、纸杯的一倍。另外,当遇上食物吃不完,他们都会当场询问客人是否要外带回家。若客人不要,他们就会打包后送给附近的流浪汉或外劳吃,“所以每次收拾完后,我们夫妇俩都会开著车到处兜,看看是否有人适合或愿意接受这些食物。”粱瑞锋说。

与家厨感情如亲人

李雪倪表示,Deliccia的家厨以马来同胞为主。“有时会遇上一些不讲理的人来责怪我们,为什么华人要去帮助马来同胞?”她指,很多人误以为相比起华人同胞,马来同胞能够获得政府更多的津贴和照顾。

“在未和他们(马来同胞)接触之前,我们也和大家一样有误解。但经过了解,发现事实并非大家所想。其实很多生活在贫穷线的马来同胞都在很努力地工作,希望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粱瑞锋表明,只要是自力更生的穷人,不管是华裔、印裔还是巫裔,他们都会尽量给予援助。

两人一般会称家厨为“Mak”(妈妈)。李雪倪解释:“虽然外人看起来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华人会叫马来妇女为‘Mak’,但对我们而言,他们就像是我们家人一样。”她忆述有一年两夫妻赶在农历新年放假前到某位“Mak”的家缴清食物订单的费用,“我们把钱交给了‘Mak’,她却突然给我们回了一人一封红包,而且是100令吉。‘Mak’当时说非常感谢我们让她和家人今年过了一个好年,所以她也希望我们可以过好年。”虽然100令吉并非很多,但足以让李雪倪和粱瑞锋记住一辈子,“现在每逢马来人过年,我们都会去他们的家吃吃喝喝。”

粱瑞锋夫妇一般都会称家厨为“Mak”(妈妈)。李雪倪形容,他们与家厨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工作伙伴,也是家人。“与其说Deliccia帮助贫穷家庭,不如说大家一同成长、一同长大,一起努力活得更好,因为我在他们身上也学习到很多。”
粱瑞锋夫妇一般都会称家厨为“Mak”(妈妈)。李雪倪形容,他们与家厨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工作伙伴,也是家人。“与其说Deliccia帮助贫穷家庭,不如说大家一同成长、一同长大,一起努力活得更好,因为我在他们身上也学习到很多。”

“我们做这一份工从来就不会饿著,因为每次到家厨家取食物,他们都会额外打包两份给我们,就像是妈妈担心孩子们顾著工作而忘了吃饭。”李雪倪笑言。这些年接触过太多贫穷家庭,让夫妻俩十分感慨:“这世界原来还有很多需要被帮助的群体。”

李雪倪分享最近刚接触的一户印裔家庭──妇人的老公刚病逝,大儿子又遇上车祸导致双眼失明,生活没有办法自理,而小儿子也是长期病患。“由于该名妇女需要照顾儿子,没办法出门工作,所以她接了一些手艺工作回家做。”粱瑞锋表示,手艺工作给予的薪金非常低,每完成1000个才获得6令吉的酬劳,而完成1000个便需要将近4个小时。“我们目前正在和她接洽,看看可以怎样帮助他们。”李雪倪表示。

一起成长变更好

投身Deliccia之前,李雪倪从事家教工作,收入曾高达6000令吉;粱瑞锋则是市场销售。他谓:“说真的,上一份工作我只做了4月,却遇上了人生最挫折的时期。离职后我失业了将近10个月,一直都没找到目标。”李雪倪这时在身边笑说:“我也不懂当时为什么可以忍受他。”

直到2015年创立Deliccia,粱瑞锋才找回自信和人生方向。问他为什么,“因为我现在是老板,我不用看人的脸色啊!”他大笑道。旋即,又收起嘻皮笑脸认真地表示:“这份工作赚的钱虽然不多,但我可以帮到人。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只有帮助别人,我才可以帮助自己。”

李雪倪则在2016年中旬正式放弃当家教,夫唱妇随,与粱瑞锋一同经营既能赚钱又能做好事的社会企业。“我其实一直对‘女性当自强’的课题很有兴趣,透过Deliccia,让我机会接触更多女性。”她坦言从这些来自贫穷家庭的女性身上学习到很多,“她们或许曾经历配偶离世,但她们还是努力活下去,甚至背负照顾孩子的责任,赚钱养家,这都是现代女性值得学习的地方。”李雪倪认为,与其说Deliccia帮助贫穷家庭,不如说大家一同成长,并一起努力活得更好。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航空公司推“盲盒航班” 目的地未知仍吸引6千人疯抢票

阅读全文

【陈狄克逝世】娱乐圈大咖送花牌 佘诗曼署名揭亲戚关系

阅读全文
示意图

人夫死后留下许多遗产 小三竟用冷冻胚胎产子争产

阅读全文

大彩首奖彩票号码得主现身 赢走300万令吉

阅读全文

唐氏男望女子两眼 遭泼热水烫伤

阅读全文

预先体验死亡 生前告别不留憾

阅读全文

【心视野】王宁耿追寻本土好味道 鼓励原住民种可可

心视野

2016年,王宁耿通过“原住民永续发展计划”的审核,获批15万令吉拨款,用于改善原住民的生活。“那是一个慈善项目,如果只...

阅读全文
当初郑明杰创立建安智障儿童家仅计划收留10名孩子,却因为心软,至今已收留了42名。“既然如此,不如做得更完善吧!”接下来,他计划打造一个综合式的收容所,收留一些被家人遗弃的孩子、老人,让他们可以互相照顾。“有些老人很渴望听到孩子们的玩乐声,因为可以让他们想起自己的孩子;同样的,孩子们需要老人们的虚寒问暖,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家庭温暖。”

【心视野】愧对往事 郑明杰回馈社会 建安中心纪念故儿

心视野

“建安”是郑明杰已故大儿子的名字。“孩子在1岁时不幸因为发高烧变成植物人,并在2岁时离开人世。”每每说起大儿子,郑明杰神...

阅读全文

【心视野】DiB咖啡馆三家剩一家 郑吉民谨守最后期望

心视野

“残而不废”这句话相信被许多人用以鼓励天生“不完整”的人,企业家郑吉民同样也相信这句话,认为残障人士能与普通人一样生活,...

阅读全文

【心视野】教人缝制一片天 谢月丽助弱势创业自强

心视野

过去30年里,Sewing World艺廊创办人谢月丽凭著缝纫技术在全马各地创立了14家教学中心,并在去年12月开设艺廊...

阅读全文

【心视野】半百觉醒 诉诸画笔 陈雪丽为保育和慈善而画

心视野

12岁离开家乡登嘉楼,40年间在狮城和香港这两个生活节奏急速的繁华都市生活,陈雪丽在7年前为了照顾常年疏离的老母亲回国定...

阅读全文

【心视野】3年抗病走冤路 以己为鉴助癌友

心视野

今年28岁的陈佳祺曾是癌症病患,每每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抗癌之路,她都会忍不住眼眶泛泪。因为她走过,所以了解病患的无助、沮丧...

阅读全文

【心视野】实现无农药的明天 梁志文开辟有机教育大田

心视野

一天4茶匙是什么样的概念?联合国卫生组织曾劝告我们,每天的盐分摄取最好少过一茶匙、油不超过4茶匙、糖少于6茶匙。但是联合...

阅读全文
“只要你愿意接手,让它变得更好,那就可以交给你。”柯保合创办和推动了不少组织,无论是二十多年前的生命线或现在的泰国清莱中华文化教育协会,他皆秉持“只要它更好”的态度来经营,不介意将自己的心血交到他人手中。

【心视野】柯保合视助人为终身志业 远走偏乡推华教

心视野

高中辍学、误入歧途、经商到将“生命线”引进大马、远赴他国偏乡帮助贫困儿童,泰国清莱中华文化教育协会创办人之一柯保合的人生...

阅读全文
林欣惠毕业自表演艺术系,决定深造时原本属意舞蹈教育,但碍于本地未有相关科系,折衷选择了体育教育,专研舞蹈。她喜欢小朋友,也享受教学,曾是广东会馆青年舞蹈团的舞者,随著舞团做了许多专场演出,如今把重心放在学业和舞蹈教学工作上。

【心视野】轮椅舞突破局限 灵动生姿 林欣惠编导自信语言

心视野

目前在马来亚大学修读硕士学位的林欣惠是一名舞者,也是一名舞蹈老师,她跳芭蕾也跳现代舞,她参与社区活动,也指导幼儿园的小朋...

阅读全文
李杰文为安抚病患的心情,不惜剃光头发,陪病患一起当光头族。(摄影:颜泉春)

【心视野】让无助病患看见一线生机 李杰文发挥小草力量

心视野

“我不是大人物、也不是大慈善家,我不过是株愿意走进弱势群体里的小草。”在面子书上,自称“民间小草”的李杰文以帮助贫穷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