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发表在《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指出 ,从2019的各项统计数据,可避免的癌症死亡个案接近450万例,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44%以上,其中,吸烟、饮酒、身体质量指数(BMI)过高最有关系。

研究共同作者之一、加拿大公共卫生署监测与应用研究中心流行病学者Justin Lang表示,部份国家缺乏完整癌症统计与病历资料,导致全球癌症人数及死亡数无法精准估计。研究团队利用204个国家、350种疾病与死亡统计,分析34种造成死亡的风险因素,以及23种与癌症死亡有关的影响因子以探析差异。

结果显示,2019年死于癌症的所有男性病人及1/3以上的女性,都是死于可预防的癌症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不安全性行为,以及职场环境中的石棉曝露有关。自2010到2019年为止,这些可预防的癌症风险因子造成的死亡数增加约20%,其中以过重(肥胖)增加幅度最大,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

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的癌症流行病学家Rudolf Kaaks评论该研究表示,这项分析证实了许多小型研究的结果,再次突显减少风险因子就能预防绝大部份的癌症的观念。科学证据对世人发出的明显警示:不要吸烟、不要喝过量的酒、不要超重(肥胖)。

预防癌症最重要的关键,在于避免不健康的生活型态以及缺乏运动、肥胖。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在2018年的统合研究就指出,各种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舞、跳绳)以及重量训练等,可降低12%至28%的罹癌风险。

目前已有高度证据,证实可透过运动有效对抗的癌症,包括食道癌、大肠癌、肾脏癌、膀胱癌、胃癌、乳癌及子宫内膜癌,中度证据则为肺癌。

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运动,对人体的正面效益包括:改善免疫功能、提升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微菌丛、增加性荷尔蒙结合球蛋白、增加脂联素浓度。同时,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可以减少发炎与氧化压力、减少脂肪组织、高胰岛素血症,调节瘦素与性激素分泌。

慢性发炎已被证明与癌症发生有关,常见的发炎因子如介白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介白素6(IL-6)都与癌细胞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定期进行中度至强度的运动可减少与全身发炎指数有关的生物标志 ,从而达到降低癌症发生的效益。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由消拯局提供

休旅车失控撞快餐厅 6人受伤其中1人困车底

阅读全文

养鸡场没钱买饲料 数十万鸡饿到“互相啃食”

阅读全文
莫哈末尼查(右)视察工厂外劳宿舍,环境闷热及空气不流通。

家俱厂剥削劳工 55外劳遭无薪强迫劳动获救

阅读全文

国行下调法定储备金 银行股如何反应?

阅读全文

罗里与3车连环撞    母女乘客当场不治

阅读全文

Axia被2罗里“三文治”夹

阅读全文

马大乳癌资源中心筹募诊断基金 10月办乳癌醒觉运动及义跑

健康

为了提高公众对乳癌的醒觉,并且协助B40乳癌患者,马大乳癌资源中心(Breast Cancer Resources Ce...

阅读全文

老年人长期吃维他命D 研究:失智风险不减反增

健康

(台北29日讯)过去研究指维他命D可促进脑部健康,但台湾的国家卫生研究院最新研究发现,老年人长期补充维他命D,发生失智症...

阅读全文

可提早5至10年筛出阿兹海默症 中国学者:准确度达96%

健康

进入高龄化的社会,老人罹患阿兹海默症成为一大问题,临床表现包括记忆力衰退、功能障碍、学习能力减弱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特征...

阅读全文
(示意图)

营养师揭“6类食物”必吃 可预防癌症找上门

健康

台湾艺人余苑绮抗癌8年,周日(21日)仍不敌病魔癌逝,噩耗令外界感到痛心。余苑绮生前曾表示不烟酒、爱吃蔬果、作息也正常,...

阅读全文
(示意图)

余苑绮病逝案敲响人们健康警钟 医曝3件事避免罹癌

健康

台湾艺人余苑绮罹患直肠癌在周日(21日)不敌病魔离世,享年39岁,让亲友及粉丝相当不舍。台湾胸腔暨重症专科医生黄轩提醒,...

阅读全文
(示意图)

40岁女卵巢癌发病到离世仅2个月 医生曝这6症状应当心

健康

台湾妇产科名医王乐明近日分享自身经历,指40岁的妻子多年前患上卵巢癌,本来以为经过手术就可进行化疗治病,但是期间出现并发...

阅读全文

睡觉时电风扇对著人体吹 专家:容易生病

健康

人的一生有1/3为睡眠时间,但现代人睡得少又睡不好,健康跟著亮红灯。台湾中医内科博士李淳廉指出,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

阅读全文

提高民众健康意识 iM Booster一连两天提供免费身体检验

健康

你了解自己的健康吗? iM Booster将在来临周末,即2022年8月13 和14日于焦赖利双广场2楼举办一场健康醒觉...

阅读全文

女子生理期睡太沉 醒来惊见下体“爬满蚂蚁”吓坏

健康

台湾一名女网民表示早前在一次生理期时,吃了止痛药和安眠药后就在沙发上睡著了。没想到起床上厕所时,竟发现下体爬满蚂蚁,俨然...

阅读全文

研究:35至40岁女配逾40岁男 生育率大幅下滑

健康

科学界已知女性的年龄影响是否能成功怀孕,但英国一项新研究显示,男性的年龄也有决定性影响。台湾联合报援引英国卫报报导,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