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谁是槟州首席部长的课题再一次被提起,原因是槟州土著团结党宣传主任拉斯曼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如果国盟赢得选举,将由国盟的马来领袖担任首席部长。

这让我想起,2007年时任首席部长许子根接任了民政党全国主席后,政坛都在猜测他在大选后到中央当部长,因此留下的首席部长职就是大家所热烈讨论和猜测的课题,现在回头看,也是因为民政党没有妥善处理首席部长人选课题,导致后来倒台的原因之一。

还记得,我当时服务的报馆举行了一场“许子根留槟或上京”的座谈会,会上其中一位主讲嘉宾是时任槟州公正党署理主席刘子健,他当时这样说,在选择首席部长的人选方面应该看能力,不是看肤色。只要这位领袖有足够能力带领槟州取得更好的发展,而他同时又可以公平对待每个种族,他是马来人又如何?以这一套标准,华人一样可以在其他州担任州务大臣或首席部长。

当时,他的这个说法获得观众的掌声如雷,但是,理想总是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讲是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无论希盟或国盟,若告诉槟州华裔选民,他们的首席部长人选是非华裔,看起来,现阶段华裔选民还是很难接受。同样的,如果在其他州,如果由华裔来担任州务大臣,相信,当地的马来选民也会难以接受。

确实,按照刘子健当年的说法,谁有能力谁就可以上位,而不是因为他是华人或马来人,而是按照他的能力以及是否获得足够的支持,如果有那么一天,就是马来西亚人民的福气,也就是说,一些州属的首席部长和州务大臣,可能出现印度人或华人脸孔,而槟州人民就不再那么执著要华人担任首席部长。可是,这是知易行难,因为,到目前为止,种族政治的思路,在我国还是根深蒂固。

拉斯曼的言论无疑将会获得马来人热烈支持,但是,会让非马来人更加反感,会让非土著选民对国盟渐行渐远,如此的操作,会让国盟流失更多非土著选票。

向支持者喊话

看回槟州的政治现实,诚如打昔汝莪区国会议员拿督旺赛夫所说,国盟有可能在15个马来区取胜,但是,就算这15个马来州选区被
国盟全数拿下,对于执政槟州还是有一段距离。而且,还没有打战,就先开始讨论谁是首席部长,这看起来并不明智,但很有可能,他们这些话是说给支持者听,主要目的是要凝聚更多支持力量。

谈起华裔首席部长,很多人会想起马六甲首任州元首是华裔,他是梁宇皋,不少老一辈的人们认为,自从马六甲州元首换成非华裔后,就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是为何槟州人民的华裔首席部长情意结如此强烈。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欧倩怡曾大病险死! 前夫郭晋安“照顾”方式曝光

阅读全文
示意图

2420万定期存款不翼而飞 警捕一银行职员助查

阅读全文

知名企业家郑金炎逝世 享年72岁

阅读全文
飞机坠入雪地后机头完全塌陷。(图取自X/Igor Sushko)

俄飞机极地迫降断成两截 机上41人全数奇迹生还

阅读全文

大猫熊围坐“喝早茶”

阅读全文

马来夫妇参与中式集体婚礼

阅读全文

郑名烈:巫统与希盟联手有利选情?

龙门阵

巫统党选落幕,阿末扎希的人马大获全胜,给安华的大团结政府派下定心丸。至少国阵在短期内不会出走,安华领导的政府短期内不会重...

阅读全文

曾志涛:今生今世忆哥哥

龙门阵

在车上,偶然听到电台播放哥哥张国荣的《今生今世》。《今生今世》是1994年,电影《金枝玉叶》的插曲,收录于《宠爱》专辑。...

阅读全文

黄瑞泰:为什么要念大学?

龙门阵

日前UCSI民调中心公布了一份关于大马教育文凭(SPM)离校生的生涯规划民调,在一千名受访者当中,有高达49岁至20岁的...

阅读全文

刘华才:55年后,民政依然屹立不倒

龙门阵

过去的周末,民政党举行了常年代表大会及55周年党庆。此次代表大会除了商讨来临6州选举的策略外,也对党基层解释国内政局局势...

阅读全文

江贵强:学生时代“躺平”现象

龙门阵

你今天“躺平”了吗?最近非常流行的用语“躺平”。我们都会听到很多人在批评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躺平”!刚开始听到这个词的时候...

阅读全文

周本兴:杨巧双的三观

龙门阵

何谓三观?根据谷歌解释,一般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

阅读全文

老萧:别跌入“心理帐户”的理财陷阱

龙门阵

什么是“心理帐户”?先来试想两个情景:第一、平时偶尔光顾的西餐厅,一份主食加饮料每人平均需要花40令吉,但在圣诞节时光顾...

阅读全文

梁洁莹:不想成为历史

龙门阵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意即豹子死后留下珍贵的毛皮,人死...

阅读全文

杨善勇:他的所得税,比她年薪高

龙门阵

两岸大相迳庭的贫富悬殊,除了参照基尼指数评估,按照国人平均三千令吉的月入琢磨,自可感受生活的大不容易。一个家庭,夫妻二人...

阅读全文

丘淑霖:每宗交通事故都关你的事

龙门阵

交通事故似乎是稀松平常的事。或许正因它发生得太频密,以致民众无感、司空见惯,除非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到底有多频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