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极致复杂,一来同属东亚汉文化圈,两岸在文化和语言方面也有很多链结之处,商贸间的交流颇为深厚,惟,双方于内政、外交和经济却处在互不信任的状态,此种暧昧不清的关系在国际政治可谓鲜为少见。

继1949年国府迁台,台海便延续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对立,美国因为冷战布局的考量加入这场死结中,一直到1970年代中美建交和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台湾当局便一直在中美之间寻求生之道,1980年代正逢台湾解严,中国也陆续改革开放,两岸关系因此进入新阶段,两边处在经济成长的高峰期——中国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台湾是蒋经国的“十大建设”,随著两岸开放探亲旅游和民间经济合作,双边的依存日益加深,惟政治猜忌却始终不见好转。

1990年代,李登辉极力推动下加速国民党的本土化,台湾在1990年野百合学运之后进入民主化阶段,中共的治国方向因1989年天安门事件变得更为封闭,强制力度有增无减,据此,两岸政治结构的异质性日复深化,以致后续两岸竞合增添更多的变数,是日,中国和台湾依然是处于“无解”的状态。

对台海双方的讨论已有相当多有基础的积累,笔者仅希望以简单的读书心得和一些观察,为这层关系做评述,以便马来西亚读者能以较为客观的态度解读中国和台湾的纠纷。

首先,中国和台湾对统一的理解不相同,造成双方的摩擦频仍。中国当局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对台湾乃至世界的喊话皆万不离“一中”,所谓一中原则,大意是说中国是一个整体,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在这个整体中,港澳台被赋予特别的待遇,具备一些政经社的自主权(中共甚至献议台湾可拥有限的军备和外交空间),也就是所谓的一国两制,但前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基础,港澳台仅扮演地方政府的角色,因为如此,造成台湾当局始终难以买单。

相对中国的一中原则,台湾的国民党和民进党打出的牌较为弹性多元。例如,李登辉的“两个政治实体”和“特殊的国与国关系”、陈水扁的“一边一国”、马英九的“特别关系”、蔡英文的维持现状和“四个坚持”等等,台湾蓝绿两党都试著找出不同的解套途径以取代“一个中央,一个地方”的一中原则,希望在一些共识底下展开对话。

惟,台湾两岸论述的背后均有两个明确的目标——中国放下武力威胁和停止外交压迫,不过中国却对此不放心,总觉得台湾领导人是在找一些谈判条件将中国绑死,也认为阵脚稍微一软便失去东亚区域的话语权。

两岸历史渊源和文化

中国和台湾两岸关系论述差异的另一个突兀之处在于,中国对台态度是建立在历史渊源和文化相近的基础,两岸一分为二全然是因19世纪欧美日列强欺压中国的结果,所以,两岸统一是中国重塑国际名望跟振奋民族主义的基础。对台湾来说,“反攻大陆”已不是主流,多年下来的本土化、自由化和民主化使台湾民众对中国的仰慕逐年减弱,当今台湾社会普遍对和平统一并不感兴趣,然而,台湾当局不得不正视中国此一强国的存在,为此台湾历任总统不分蓝绿都不敢大走台独路线,二来对两岸对话皆保持开放态度,冀望促成两岸和解以达致共同繁荣。简言之,中国的两岸论述属于回溯性的“民族统一”,台湾倡议的两岸论述则是前瞻性的“政治整合”。

第三个令两岸对话不成的纠结是双方始终于对话形式缺乏共识。中国再三强调以中央和地方为准的一中原则,甚至倾向于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因为这可以确保台湾逃不出中国框架)。台湾则坚持要根据政治实体的状态下进行沟通,显而易见,这两者是互不相容的概念,中国、台湾之间要迈向政治和解也就更难了。

按照美国两岸关系专家卜睿哲的说法,两岸陷入僵局的另一个原因是政治结构差异使然,中国是一个相当闭塞的政治体系,一切党政军大权掌握在北京中南海,且以集权手腕控制地方政府,时刻提防新疆、西藏、东北、香港等地离心主义,因此对台湾强硬是展示中共强制力的窗口,一旦国台办的态度不够坚定,国内颠覆势力便可能乘势腾起。而且,两岸论战是中共党内派系交锋的聚焦点,如果中国领导人要控制党政军,驯服各派人马,就得向对岸表以强硬立场来展现威严。

中国因素成为台湾政党对立的主战场,中国态度强弱会直接影响蓝绿阵营的声势,特别是在选举期间,大陆的政治攻势越是强硬和频繁,泛绿政党便努力型塑一致对外的氛围整合选票(如民进党在2020总统和立委大选以“亡国感”动员泛绿和中间选民),国民党为首的泛蓝阵营就以民进党挑衅中共引起安全危机,试图将不满中国的情绪移转为仇恨民进党的选票,由此,自1992年立法委员全面改选以来,每当中国处在权力交棒的过渡期,抑或台湾恰逢大规模选举——地方选举、总统大选和立法委员选举,两岸之间的冲突便自然随之升温。

美国角色

最后,中国和台湾对美国有不一样的想像。美国所以会介入纠纷,主要跟维持自身在西太平洋的霸权有关,而中国不仅是亚太的最庞大经济体,其经济和军事的增长更直接挑战美国在亚洲的安保体系,从蒋介石到蔡英文,台湾一直凭其“堵住中国最前线”的战略位置,要求美国政府就国防外交提供实质保障。

中国方面,想当然地认为美国是阻扰中国崛起、破坏民族统一的魔头,但基于中国须融入全球体系,美国也亟需中国在国际舞台助攻,中美因而需在一些领域展开合作,如朝鲜半岛核危机、制衡俄罗斯、中东战乱、温室效应、能源危机、发展亚太经济、新冠疫情等等,而台海两岸相互克制是确保中美维持合作的基石,惟,无论是台湾要求更多保障或是中国要求停止干预,一旦要求美国比目前做得更多,美国政府的回应都会影响对两岸均势。

时至今日,中国在习近平时代谋求伟大复兴,其称霸亚太的野心已是事实,在中国国势蒸蒸日上之下,首先是恐惧中共于外交、经济和军事的步步进逼,其二因为经济发展不如中国,转而坚持民主、力推本土以凸显台湾特质,台湾民众的认同意识越来明确,两岸当局也互相刁难对方,导致往年交流建立起来的基石被动摇,两岸关系似乎有恶化之局,但只要将时间轴延长到1949年,中国和台湾在不同时期都呈现有别的竞合关系。

就目前来说,台海两岸至少不会返回1950年代正面军事冲突、相互封锁的氛围,两岸依然有其维持安稳的弹性所在,惟,长期的僵局不会是解决两岸分歧的良药,中国跟台湾必须达成一些共识,建立互信基础,将恶斗化为良性竞争,笔者认为,先不论统独与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竞合关系或许台海两岸值得参照的榜样,如今的马新关系显得我们在维护双边关系上更为实事求是。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示意图

教师出国旅游被家长控诉 弟弟:执教10年首次请假

阅读全文

火灾后又遭水灾 实巴荷居民苦不堪言

阅读全文

涉发表侮辱国家伊教言论 警方追查电召车司机

阅读全文

综指成份股洗牌 双威挤掉这只银行股创历史

阅读全文

麦当劳失欧洲“Big Mac”商标【东方头条】2024-6-6

阅读全文

男童无照开车 父亲被罚款

阅读全文

孙和声:通货膨胀来龙去脉

名家

近来通货膨胀成了媒体的热门话题,什么是通膨?主流经济学通常认为通膨是一种货币现象,其起因在于钱多货少,也就是有太多的钱追...

阅读全文

林卓锋:加密资产没大到不能倒影响

名家

过去一周美股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加息言论之下经历了过山车行情。事实上,美国经历了疫情当中的超级大放水,虽然保住经济增长,...

阅读全文

余福祺:浅谈元宇宙

名家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乃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尼尔·斯蒂芬森 (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在...

阅读全文

黄瑞泰:把一句话说完的能力

名家

近二十年来,电脑网路资讯科技大幅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已经走进所有人的生活,大家都可以无时无刻的透过这些装置与全世界...

阅读全文

黄金祥:辱人高堂的脏话,也是华人文化?

名家

自从媒体走向网络,文章作者能够第一时间知道读者的反馈,是过去纸媒时代难以想像的事。拙作《柑,是这样送的吗?》刊出后,在《...

阅读全文

林德宜:单一族群主义崛起

名家

过去两周的一系列政治发展,几乎每天都成为新闻头条。这些内容有:柔佛州选举、民兴党西渡半岛和槟城、逮捕反贪会首席专员阿占巴...

阅读全文

郭朝河:羽球迷的纠结

名家

有个羽毛球馆正在进行国际级比赛,里头坐著世界各地观众。如果不能透过询问,那要如何在短时间可以辨认出大马观众?答案很简单。...

阅读全文

聂纳兹米:改变对马来社会刻板印象

名家

公正党要如何赢得马来人的选票?一般认为这是公正党的一个关键弱点——尤其是投票年龄下降至18岁措施开始落实情况下。首先,我...

阅读全文

谢诗坚:大马政局进入战国时代

名家

马来西亚的大选已拉开序幕了。从去年11月的马六甲州选到12月的砂拉越州选,揭示了执政的一方居于优势而取得扫荡性的胜利。前...

阅读全文

祝家华——南方事变: 校政大是大非,岂关个人恩怨?

名家

(一)废除中文必修科事件与问责之必要近日南方大学学院(简称南方大学)诸多新闻在网络及媒体报导流传,令人感慨万千。笔者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