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两兴认为,本地极少艺术家能与国际对话,作品也少有能卖到国外去的例子,主要是因为缺乏在地性。“融入本土特色才能在国际上走得远,而本土和民族有差异,只说族群,很难被看见,反之要往下挖掘在地性的人文历史,那才是我们的优势。”

艺文活动,多就是好?

本地艺术工作者杨两兴在艺文活动尚未蓬勃之时,就已活跃于用艺术连结社区,并在2004年创立“失落世代当代艺术空间”(Lostgens' Comtemporary Art Space),作为艺术家自主管理的独立空间。据他观察,缺乏在地特色,是本地艺文活动无法开拓受众的主要因素。

目前正在韩国光州国立亚洲文化殿堂(Asia Culture Center)参与论坛,杨两兴接受电访时指,艺文活动的增加,是一直以来期望看见的事,但多年以来,办活动的是同一批人,观众也局限于同一批人亦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他坦言:“这确实是一个窘境,而我认为观众是被动的一群,创作者得开发更多想象,吸引不同层面的观众,让之前没被‘照顾’到的一群被吸引,开拓他们的想象。”

他透露,不久前在台湾的艺文空间无独有偶地和当地艺术工作者讨论到这一点,“他们提出传统观众(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艺术系学生)正在减少的问题,得出的其中一个结论是科技发达,有太多其他管道可接触相关领域,观众的流失难以避免。”话虽如此,他认为,艺术需要亲身体验,“社交平台、平面影像终究有区别,无法取代互动性。”

启动前设立好受众目标

他续称,创作者的作品内容缺乏在地特色是造成观众受限的原因之一,“我所观察到的是,无论是槟城还是吉隆坡,即便地点不同,创作者的东西是一样的,看不见本土连结,没有把在地元素表现出来。”他指自己常说“很多东西,需要被设计”,艺文工作者除了创造性和在地性,目的性也很重要,“搞文化艺术,要有必须达至的目标,搞清楚受众是谁,现在的观众不如以往单纯,在选择越来越多的时候,考量观众的类型反而成了一种策略。能找到预期以外的观众,当然更好。”

观众的开发,关乎整体人文素质的培养,杨两兴指,现时的状况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纽西兰,公共艺术作品置放在公共场所,不见人破坏;我两年前在柔佛做‘PublikArt公共艺术计划’,受破坏程度相当大,但被破坏其实也是个过程,只要让群众多接触,习惯了,觉得自己也懂得欣赏,就不会再去破坏。”

办社区活动需深谋远计

艺文界里有许多“新人”,杨两兴认为,初出茅庐未能尽人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早期我们办活动,也一样没经验,也要摸索,办得不好便持续做调整,只要能找到特色,观众最终还是会看见你。现阶段先花心思保留已有的观众,再努力招新的人。”他直言,本地艺术文化事业仍有很大部分未被开发,不必担心找不到特色。

他接著指,艺文活动的发生有两种,一是自然发生,从在地人的生活里慢慢形成,二则是社区外的人有一些想法想要在社区里实践,“后者要很小心处理,因为有些社区本来就少有突发事件发生,也因此保有它们原本的样子。”他不讳言,艺术文化也有可能对社区造成破坏,“在社区里搞活动要有长远的计划,当然你也可以做完就跑掉,但以永续经营的角度来说,活动给社区带来的冲击是正面抑或反面,值得投身艺文活动的人省思。”

经费一直是艺文活动策办单位的一大难关,寻找赞助商也逐渐成为一种自然不过的模式,杨两兴感叹,这其实是一个两难的局面,“这几年,我这方面的感受特别深。除了搞活动的人,还有一群人很关心这个领域,但若所谓文化商人背后怀著的是捞取利益的目的,活动办成但受益的却不是社区,那艺术家便成了加害者。”

有心人士在相关社区大肆建盖民宿、消费文化历史、把东西变得商业化,这些被留下来的问题都由社区来承受。“办活动肯定需要钱,赞助商也肯定会对活动有一些想象,若要确保社区活动的纯粹,在合作之时,双方就要有非常良好的沟通。以我过去的经验,赞助商一般只在经费上提供协助,活动还是由艺术工作者主导,绝不能允许植入性行销。”

全数资助成依赖

连续两年担任云手文创基金会文化艺术资助创作计划“艺件事”的评审,杨两兴认为,这项计划“值得嘉许”,“以我的了解,本地马来企业家从很早以前便有概念和很具计划性地收藏和支持本地艺术家的作品,无论是雕塑或是画作。华人社会收藏的则以水墨作品为多,当代艺术作品非常少,云手是较特殊的例子。”

对他而言,资助计划对搞艺文活动的人来说,是“新鲜事”一件。“一般上我们都是DIY,自己搞定或是一些朋友帮忙,偶尔需要少量捐款,但经费一向偏少,所以‘艺件事’提供的资助不多,并不成问题,那只是一笔种子基金(Seed Funding),作为初始费用。”

他强调自己并不赞成全额资助,“以台湾、香港和韩国的状况为例,艺术家很自然地一开始就先找钱,而不是先做作品。这一次等不到,就等下一次的征件,直到拿到资金,形成一种依赖。”他认为:“艺术工作者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和其他人一样,虽说做的东西不是为自己而作,而是把美学推广给大众,但也不需要由社会来喂养,不该是你不给我钱,我就不做事。”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为闪避路人紧急刹车酿祸 摩哆骑士摔落路面惨死

阅读全文

“整形皇后”顾婕血便半年以为内痔 确诊大肠癌曝存活率

阅读全文

【独家】印裔男子遭4凶徒砍断头和双腿 杀人全程仅2分钟

阅读全文

新房变“灵堂”!男子花368万买房 一开门见陌生人遗体放在地

阅读全文

朝野互动 引人瞩目

阅读全文

【LIVE】新古毛补选提名(国盟)(报导:李素雯)

阅读全文

【特写】鼓励大众接触艺文活动 先有量,再谈质

特写

艺文活动,多就是好?本地艺文活动有愈发蓬勃之势,却也因为重复性高、局限于同温层和相互支持等因素,让人有“疲于奔命”之感。...

阅读全文

【特写】生死教育 多元推广

特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有将近100万人死于自杀,曾有自杀企图的人数,更是这近100万人的25倍之多。“活著...

阅读全文

【特写】当你活著进棺材 一分钟感触良多

特写

生死“棺”口当棺木盖下的那一刻,代表人生正式画下句点。倘若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让棺木再次打开,你会否发现,生命其实很可贵...

阅读全文

【特写】时代变,出路广

特写

我念中文系中文系技能适用于各行业 需语言就有出路中文系毕业生是不是只能当中文老师,在艺文界工作或任职于出版社?这些疑惑或...

阅读全文

【特写】术业专攻兼容并包 深耕中文也要通世界

特写

我念中文系学习汉语固然已成潮流,但相较不谙中文的人对掌握多一门语言感兴趣,选择在中文领域深耕是全然不同的一回事。在大专学...

阅读全文
麦特说:“重见贝琳达,让我学会了正能量,即便当时她的病情已经非 常糟糕,但她仍积极面对,她的态度让我敬佩。”

【特写】面书友人逐一约 —— 千人喝咖啡计划

特写

朋友,想你了自从面子书出现后,很多人便有著成千上万的“朋友”。然而,这些“朋友”你都见过吗?来自澳洲的麦特(Matt K...

阅读全文

【特写】相爱的友情 旅游来加温

特写

朋友,想你了没有人可以孤孤单单活著,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是你能倾心吐意、无所不谈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给他的人。台...

阅读全文
将商品实体化有助于创造品牌价值,H.H先生不藏私分享:“对有兴趣做图像授权的人来 说,年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放在桌上, 一整年都会记得,买了今年的,又会期待明年 的。”至于出书,则是让原本不认识你的人认 识你的作品,“台湾艺人许玮甯就是有一次在机场无聊,到书局闲逛时发现了美美,自此成为她的粉丝。”

【特写】不跟风,自创品牌价值 守住“美美”初心

特写

插画经纪在本地较少听闻,但在图文创作相对蓬勃的台湾,该产业已发展出一套独有的模式。一如出版社自转星球的创意人才经纪陆续捧...

阅读全文

【特写】H.H先生自媒体经营之道 用真实累积忠诚

特写

美美式进化虽说自媒体当道,但在人人都想当主角的“自我世代”,凭什么要别人追随你?自媒体汎滥的此时,经营自媒体的关键词不再...

阅读全文
温德明曾在Instagram上感性写道:“亚当今年16岁了,如果他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他会吵著要我教他如何开车,但我知道我永远都不会有这个机会。”他说,无论一个自闭儿的表现是多么不寻常,请记得他的内心 深处其实和常人无异,他不是疯子,也不是少一根筋,他只是和别人不一样。(摄影:伍信隆)

【特写】温德明 为子望长命

特写

家有特殊儿“我70岁的时候,亚当才34岁,希望自己可以长命一些,好可以多照顾他多一点时间…”今年52岁的温德明育有3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