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是一场持久战,
但比起以往,
如今更让人心慌的是,
透过网络平台无尽散播的不实消息。
非常时期,小小水滴就能溅起大大涟漪,
我们该如何当一个负责任的人,
同时好好安定自己的心?

谣言和假新闻比病毒传播得更快,而它们所造成的连锁反应不但导致社会混乱,还形成了没有必要的压力和焦虑感。而谣言的诞生来自于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和未知。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建议大众在分享新闻或资讯时,先做3件事:

1.先确认消息的可靠性
◣ 新闻出自哪里?来源可不可靠?是不是主流媒体?
◣ 亲友的分享或转发不一定是真相,需小心核实。
◣ 照片、音频或短片的内容有可能经过剪辑,带有误导成分,需加倍小心。

2.勿轻信标题,细读资讯内容
◣ 勿掉入夸张和具有煽动性标题的陷阱。
◣ 别为了求快而放弃准确性,细读内容了解更多详情并审核资讯来源。

3.做个负责任的网民,先查证再分享
◣ 接触社交媒体的新闻时,一定要思考。辨别新闻真伪的能力和智力没有太大关联,只要稍做功课和多加思考就能避免掉入假新闻的陷阱。
◣ 先查证再分享,好好运用自己在社交圈子的力量,传播正确的资讯。

除了大众要更明智地跟进新闻和消息,主流媒体的报导也必须是透明、正确,以及适时的。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加大众对主流媒体和相关单位的信心,假新闻和谣言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也会随之减少。

文字:MY心里学心理谘询中心

混乱时期 理性自处
管好自己莫盲从

有一句话现在正流行:“新冠肺炎的蔓延在考验人性”。我们恐惧,但不想添乱。这种时候,究竟怎么做才对?这期〈特写〉特别找来心理学和药剂学专家,连同对疫情高度关注,目前在韩国担任助理教授的高知分子分别从心理学、药理学和社会角度探讨我们在这种混乱时期,该如何自处。

MY心理学心理谘询中心成员,左起为张庭锋、丘忠諴、叶浩怀。
MY心理学心理谘询中心成员,左起为张庭锋、丘忠諴、叶浩怀。

心理学角度
人们的恐慌和谣言的散播

˙受访者:MY心理学心理谘询中心˙

1.在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人们对疾病产生恐慌,引发不经思考的抢购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网络上的真伪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分辨,但为什么人们对未经确认的新闻仍抱著宁可信其有的心态?

A.人云亦云:家人朋友的分享可以当真?

要了解人们的恐慌和不经思考的行为,可以探讨当今社会资讯传播的源头。我们普遍认为主流媒体是传播讯息的主要来源,但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内容创造者,恰恰说明了资讯传播的权力落入了一般网民手中。

加上对疾病的恐慌,缺乏资讯或太多资讯充斥时,我们有可能依赖身边人来获取资讯。如果那篇新闻是亲友所发的,信任度就会增加,一如生活中,我们一般倾向选择朋友推荐的餐厅,家人推荐的品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商家会利用“家人和朋友的推荐”作为推销技巧。

B.真相幻觉:假可以变真?

如果一个人一直重复接触一个错误的资讯,他会开始熟悉这个讯息,并有机会相信这个讯息就是真相。这个现像在心理学里称作:“真相幻觉效应”(Illusory Truth Effect),是人类认知中的一个普遍误区,也会发生在受过高等教育和知识分子这类人群,也就是说智商高的人也有机会跌入这个思想陷阱,在没有客观审核的状况下,不经思考地转发,因而导致它有机会变成公认的“真相”。

还记得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2014年的伊波拉病毒,和2015年的兹卡病毒(Zika)吗?虽然我们对新冠肺炎的了解不深,但为什么听到“病毒”这个词的时候,会那么恐惧呢?这就要回到人类的认知偏差——“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Heuristics)。“可得性偏差”指的是我们人类的其中一个认知偏差。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有机会过度地关注“容易记起或常见的讯息”来作出判断,而不是去寻找其他相关的客观讯息,比方说官方数据和研究成果。这样的判断通常会因为忽略客观的讯息而出现偏差。

举个例子,当年美国发生911袭击事件时,报章和社交媒体都大肆报导。也因为这样,飞机有可能发生恐怖袭击的概念成了大脑熟悉的讯息,造成了大众对坐飞机产生不安,宁愿以乘车替代。

令人惊讶的是,911事件一年后,因车祸而丧命的人数估计增加了超过1500人。这就是“可得性偏差”的最佳例子。根据美国的大数据,骑摩哆车的死亡风险是乘搭飞机的3000倍,而驾车的死亡率是乘搭飞机死亡率的100倍,然而人们都不太害怕乘坐车或是摩哆车,却害怕乘搭远比其他交通工具安全的飞机。 

同样地,当我们长期接触有人因新冠肺炎而离世的新闻时,这些讯息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更容易被知觉,导致我们误以为事情更容易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影响其在个体心目中的主观概率。

2.对疾病的恐惧是正常的,但很多时候会被认为是反应过度,在这种时候,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我们对于自身的健康有所顾虑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些情绪会提醒我们注重健康并做好防护措施。一般上,当我们遇到压力、不确定性或是状况超乎我们所能控制时,便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并出现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

为了帮助我们应对外在的威胁和压力,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自然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头晕胸闷、肌肉紧绷等。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时间处于压力的情况下,会对身体和情绪造成一定的困扰,以下有几个方法适合帮助自己和身边人:

◣ 与其长时间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把握当下做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照顾好自己,勤洗手、戴口罩,避开健康状况不明的野生动物和家禽。
◣ 照顾好自己的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和习惯。
◣ 与朋友保持联系,和信任的人诉说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 尝试做深呼吸,放松肌肉;冥想、瑜伽、太极等。

如果发现个人的情绪或压力已经对生活造成困扰,包括:长期感到心情忧郁或紧张,对周遭事情丧失了兴趣,睡眠问题、注意力无法集中等,建议谘询辅导员、临床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

医药角度
疫情和防治

˙受访者:药剂师黄宏圣(面子书专页小黄药师札记版主)˙

1.在你众多想要警惕和奉劝民众的事项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项?现阶段最想对大众喊的话是什么?

洗手,洗手,洗手!洗手,是防疫的第一防线。口罩就留给那些生病、有症状者、老人和医疗前线人员吧。口罩不是金钟罩,手洗不干净,只戴口罩,反而更加危险。
至于如何洗手,肥皂加清水洗也可以,酒精洗手液也可以。

根据科学研究,使用酒精洗手液,无论是凝胶状抑或液状,在杀菌效果上,并无分别,所以市面上指定某些品牌的凝胶杀菌产品其实并没有过人之处(除了多付广告费)。有的人热衷于使用无酒精杀菌产品,甚至自制消毒液,对我而言,这些根本是多馀的。杀菌产品的酒精含量必须达到75%以上。至于小孩不适合用成人的消毒洗手液一说,我的看法是:细菌或病毒并不会分辨大人小孩。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酒精蒸发前不要用手接触食物或者触碰眼睛。

2.这段时期,你应该见了许多惶惶不知所措的民众,他们对新冠肺炎的了解,存在著怎样的误区?

民众对这次的肺炎产生恐慌,除了基于对疾病缺乏认识,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和各种社交媒体上的以讹传讹。夸张的病情、各种阴谋论、匪夷所思的防疫方法和各种趁虚而入的假消息,都在这时期让原本已经恐慌的市民更加混淆。

举个例子,先是网传某个牌子的消毒喷雾能杀死新冠肺炎,结果全城民众疯狂抢购一空。在该喷雾断货之后,各种自称能代替它杀死病毒的消毒产品就横空出世,比方说精油达人表示将精油涂在口罩上能提高免疫力;无名老中医教导用七碗水把八颗大蒜煲成一碗水喝下能防疫,甚至一心只想出名的网红妈妈大力推荐自制消毒水的机器。

这些人在散播各种不实兼无用的讯息时,只顾自己的利益,完全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建议政府除了隔离病人,也必须把这些添乱的人进行隔离。一场瘟疫,看见的不止是国家卫生水平,更是人性的大检验。

3.请提供一些关于防治措施的专业意见。有些人叫我们不要过度担心,扰乱民生;有些人则劝我们未雨绸缪,防范不可轻忽,我们究竟该如何是好?

有些人说必须未雨绸缪,但是我认为有时侯是过度反应,甚至自寻烦恼。打个比方,你怕被感染而去抢购某牌子的消毒喷雾,在途中遇车祸而死亡的机率高一些呢还是被感染而死的机率高?就算没有车祸,原本感染机率不高的你,在购物广场遇见其他一起抢购口罩或消毒产品的人,而当中已有感染者,那么你是不是主动把自己暴露在被感染的风险中?这样还算是未雨绸缪吗?

我国卫生部在是次疫情爆发后所进行的防疫工作真的做得很不错,必须大大赞好。一切市民该做的、该预防的都应以卫生部公布的为准。没有人比卫生部更加担心疫情失控。身为市民,要做的就是给于配合,不要以政治立场、种族、宗教的角度来质疑相关单位,或是因为各种流言而批判卫生部。瘟疫是天灾,请不要再制造人祸了,大家应该在这个非常时期众志成城。

4.这种时刻,应该是药剂行生意最好的时候吧?但同时,是不是也被迫要承担风险?

社区药行是被传染的高风险一群,因为我们无法过滤进来的客人。能做的就是做好保护措施,包括勤洗手、不要太近距离接触(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离)、必要时戴口罩、有足够的休息等。除了这些,我个人认为喝足够的水、晒晒太阳和服用维他命C都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角度
一般民众的责任

˙受访者:韩国水原大学国际学院通识汉语教育系助理教授萧悦宁博士˙

1.身边的人有何反应,你又抱持怎样的态度?

身在中国疫区的同事自然是很紧张的,但在距离武汉较远的地区如东北、广东和福建过年的朋友还是照常生活。韩国朋友也大多戴口罩出门。地铁站里有免费的口罩,但仅限一人一片,避免乘客整盒拿走。至于马来西亚,网上很明显是一片恐慌,口罩和消毒液几乎断货,但依我在槟城(回乡过年)的观察,大型商场内戴口罩的人恐怕不到10%,不知道售罄的口罩究竟去了哪里。我过年期间每天自己量体温,讲座、聚餐活动一切照常进行,但没有参加庙会团拜之类的大型活动。回韩国时会全程戴口罩。

2.看到你在面子书上多次发文,主要是提醒身边人不要过度恐慌,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你认为我们是否有必要协助传播讯息?若是那样,要如何确保自己传达的是正确的资讯?

我不是医疗专家,所以我选择相信卫生当局和医生们的专业意见。网上很多中文的防疫资讯源自中国,原本是针对武汉或中国大陆的,海外华人不断转发,有时就让人错把中国当作本地。各国的传染情况不同,当地卫生部门会因应实际情况来决定防护措施要上升到哪一个层级,因此我只关注所在地卫生部的指示,尽量避免转发那些来源不明、无法确认真伪的资讯,也不会因为各国之间的防疫层级不同就轻易判断谁更“安逸怠惰”。

我注意到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卫生当局说的很多内容是相似的。新加坡卫生部制作的海报只说有咳嗽和流鼻涕症状的人需要戴口罩;韩国疾病管理本部的宣导内容也只说呼吸道疾病患者和进出医院诊所时必须戴口罩。我国卫生部副部长李文材医生向记者表示没有症状的人不必戴口罩,其实跟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的卫生专家说的完全一样,却在网上遭人抨击,实属遗憾。当然,目前这种戴口罩的建议肯定也会随著疫情发展变化而有相应调整,我们随时关注卫生部的最新防疫指示即可。

3.关于捐赠口罩、限制口罩出口到限制中国人入境的事,有非常两级化的看法,你如何看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却被网络讨伐这件事?
首先,我比较赞同先确保国内的供应量后再考虑捐赠的做法。如果证明自己的产量本来就不足,那支持捐赠的人应该也会改变想法;若是产量充足,民众也不至于那么恐慌。这些内容都要靠媒体第一时间查证,然后广为宣传。至于限制中国人入境,我留意到韩国很多进步派人士不断在网上呼吁不要将防疫变成歧视中国人。很有威望的JTBC电视台更是

一早就通过Fact Check(求证)栏目,引述世界卫生组织去年针对刚果共和国伊波拉病毒发表的声明,指出没有科学根据证明封锁国境有助于防止病毒扩散。更重要的是,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入境,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偷渡,而政府无法对偷渡客采取防疫措施,这样反而会导致疫情恶化。我好像还没看到本地媒体深入讨论“封关”后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这个年代不管发表甚么意见都可能在网络上被讨伐。我相信这篇访谈如果贴在《东方日报》的面子书专页,下面也会有一群网民来留言谴责。习惯就好。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男子“不顾长子哀求”冲回火场救4岁儿 父子双双丧命

阅读全文
(示意图)

中东三国惊传爆炸声 全球股市重挫 油价暴涨逾3%

阅读全文

传以色列开始报复行动 伊朗叙利亚伊拉克惊响爆炸声

阅读全文

雌雄大盗偷曼谷商场百万钻石手链 2人潜逃回中国全程仅用2.5小时

阅读全文

【你怎么看】“30岁买房” 只是个梦想?

阅读全文

巴士司机报案假官员截查 JPJ证实是“便衣执法”

阅读全文

百万订阅YouTuber

特写

现在谁最当红?以一个00后年轻人为例,他或许没有特别崇拜或欣赏的艺人,却有固定追踪的YouTuber。YouTuber人...

阅读全文

新衣辞旧迎新

特写

老一辈总是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似乎只有忙著办年货和打扫房子的长辈想过年。其实不然,现在的年轻人也爱过年,甚至比老一辈...

阅读全文

耄耋长者话时代

特写

94岁的大马动物学先驱林武烈博士见证时代转变,而今即便年事已高,培育后辈仍不遗余力,踏入让人期待又迷惘的全新一年,他有话...

阅读全文

劫后余生

特写

人生无常,祸端难料,一个意外就能夺取生命,有人无法幸免,就此告别人世;也有人逢凶化吉,最终捡回一条命,他们的经历无不令人...

阅读全文

犀鸟聚落

特写

2020是大马旅游年,随著标志正式启用,你会发现标志上出现的是大马国鸟——犀鸟。许多人都以为犀鸟只能在砂拉越出没,殊不知...

阅读全文

新年新规划

特写

一如年终大扫除,把物品抹干净后,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许多人的新年新规划(New Year Resolution)...

阅读全文

零工经济利与弊

特写

没有轮班,没有老板,没有限制,这样的工作性质听起来弹性自由,十分受新世代欢迎。但它真的是乌托邦吗?零工经济创造了一些机会...

阅读全文

时尚重量级

特写

我们常会听见人骂“死肥婆、死肥仔”,却鲜少听见“死瘦子”,难道肥胖就活该被骂、被嘲笑,被否定自身价值,甚至认为肥胖就是一...

阅读全文

噩耗骤临

特写

从前我们说的善别是好好道别,但现在我们这么说:你可以不必说再见。死亡带走的是生命,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便对方很早就离...

阅读全文

囹圄之外 家属心路历程

特写

当大家把焦点放在死囚罪有应得、不值得可怜之际,又有谁会关心死囚家属的煎熬?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里加害者妈妈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