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查理周刊》恐袭事件发生,似乎再一次确认了当今我们对于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印象以及理解:拒绝对话,前现代的野蛮宗教,狂热的追求政教合一,拒绝现代化,敌视政教分离的世俗化精神,以暴力来宣泄自己的政治认同。

纵然有学者萨依德雄辩的解读东方主义下的西方观点的标签以及刻板印象的处理伊斯兰问题,是造成敌意不断的来源之一。但是中东局势的演变以及我们看到伊斯兰帝国复兴大业的组织──“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他们所采取的手法似乎就是一再向西方演绎,所有西方的污名标签就是伊斯兰原教主义者追求的身份认同。而且总是以更激烈以及残酷的手法来展现,这个近乎梦魇式的暴力逻辑,至今在知识界依旧无法取得合理的解释。

不单是欧美,全球各地都陷入束手无策,大家只能仰赖侥幸的心理,希望自家的后院不要著火。对于个人行为的激进化,大家普遍以为罪魁祸首还是宗教引起的。几个世纪以前欧洲世界基督教引起的宗教战争,奥姆真理教在日本发动的沙林毒气以及今天的伊斯兰世界的激化带来的全球动荡。宗教是暴力的,这个论断深入民心。

恐袭与宗教无关

各国政府首脑总是划分出恐怖袭击是少数激进分子,狂热分子与伊斯兰信仰无关。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查理周刊》事件后的公开呼吁也是如此,希望国民不因此分裂。欧洲媒体在《查理周刊》事件的报道头条,也不约而同的以这个事件是“野蛮”攻击自由及民主,无关宗教。

但是受伤的欧洲美国人民可以如此的冷静来判别这些是个人的行为,基地组织是特例?伊斯兰依旧是抚育过伟大的文明的宗教。它的教育也是真善美的体现,只是信徒误解了?对于这个地球上大多数没有具体信仰,以及奉行世俗价值劳碌过日子的人而言,任何宗教的虔诚信仰都是危险的。

政治领袖,知识圈甚至普罗大众总以为要根除宗教的激化,唯有持续推动政教分离的世俗化价值观,民主社会的建制。

宗教一定衍生暴力,世俗制度是天使?英国宗教学者凯伦·阿姆斯特朗(KarenAmstrong)2014年9月25日刊登在《卫报》的长文:TheMythofReligiousViolence,《宗教暴力的迷思》,努力向广大的读者厘清这个问题。她回顾了发生在欧洲的政教分离是一个一系列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的独特结果,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文化圈的。而宗教是纯粹的个人信仰,也是新教革命后才逐渐形成。基督宗教有很漫长一段时期是以集体生活来获得宗教的神圣体验。大家以为的新旧宗教信仰的争端是引发16-17世纪欧洲常年战争的主因,而种下影响至今的宗教与暴力行为相联系的历史知识。然而这场战争也是德皇、其它欧洲国王与神圣罗马帝国查理五世的政治斗争。宗教只是动员的理由。暴力非宗教专利另一方面世俗化的民族建国历程更是充满著暴力,法国大革命是个例子,发生在诸多民族国家的种族屠杀事件以及大规模的战事,也例证了民族国家只是替代了宗教,让暴力牺牲有了另一个名字。暴力不是宗教的专利。

凯伦·阿姆斯特朗考察了第三世界宗教世俗化的进程,发现在伊斯兰国度里,激进主义运动与残酷扩张的政教分离运动一直处在一种共生关系。

1928年伊朗国王拉萨(Reza Shah Pahlavi)以世俗化为名建国,颁布《著装法》就公然允许士兵用刺刀扯下妇女的面纱,当街撕毁。

埃及政变穆斯林兄弟会被赶下台,取而代之的军事独裁,其滥用暴力的尺度远远超越穆巴拉克。伊斯兰激进主义的兴起也就建立在伊斯兰世界政教分离运动的适应不良。凯伦·阿姆斯特朗文章的结尾提出的警告:越强力推行政教分离,越鼓励了激进主义,中东的持续动荡以及衍生的恐怖主义温床,原因就在此。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死者王宝海

脚踏车跌路旁不见丈夫身影 妻急拨电询问始知夫车祸亡

阅读全文
示意图

一家5口喝鸡汤全中毒 2人嘴唇发紫急送ICU

阅读全文
莫翰灵车缓缓驶出丧府。

莫翰举殡 一路走好!

阅读全文
图取自华阳咖啡面子书。

华阳咖啡获清真认证 申请过程有多艰难?

阅读全文

范冰冰抵又见马六甲剧院 大送粉丝福利

阅读全文

莫翰 一路走好

阅读全文

偶得

东方文荟

年少时读唐圭璋先生《宋词四考》,佩服唐先生辑佚、考证的功夫,心向往之。写博论期间,偶有所得,辄札记之,累积成篇,以就正于...

阅读全文

百年马华 人文荟萃

东方文荟

《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结构上是一本人物传略,录取和撰写马来亚、马来西亚百余年间具有社会影响和功绩成就的华人,记述他们的生...

阅读全文

孙和声:大马伊斯兰复兴运动

东方文荟

伊斯兰化或巫统与伊党间的伊斯兰化竞争,是1970年代以来,大马的一个主要趋势。这个伊化是什么性质的伊化,它具有什么基本特...

阅读全文

多元文化主义困境

东方文荟

911美国世贸大厦(2001年),77英国伦敦地铁爆炸(2005年),0107法国《查理周刊》枪击案(2015年),这几...

阅读全文

孙和声:公共债务与代际斗争

东方文荟

公共债务是个自古以来便有的现象,只是产生与延续公共债务的方式却古今有别。从古代到二次战时,公债的产生,主要源于战争。在古...

阅读全文

革命后革命

东方文荟

1957年春天起在中国境内发起的“民主整风”以及1958年的大跃进,被视为是中国左倾的滥觞。这两项群众运动的发生除了有毛...

阅读全文

张锦忠:时光如此遥远

东方文荟

决定把我在“我的杂文时代”所写的杂文编印成书,是受到黄锦树的耸恿。原本想弄一个“注释本”增添点阅读趣味,可是那工程旷日废...

阅读全文

记尉天骢教授

东方文荟

11月间到台北走了一趟,目的是参加淡江大学一项历史研讨会,顺道拜访些久别的友人。知道尉天骢先生在医院养病,也就与两位年轻...

阅读全文

挥别悲痛的2014年代

东方文荟

撕下最后的一页日历,2014年已经过去了。2015年跃然成为新的一页,新的开始。俗语说得好:“温故知新”。让我们回顾20...

阅读全文

政治起源的思考

东方文荟

美国政治学者法兰西斯·福山以《历史总结与最后的人》(1992)谱写了1991苏联解体后的西方世界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