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族裔、种族的大马,不同民族难免会对他族持有一种特定的一般看法,如华人多认为马来人较懒散,爱依赖政府,不爱存钱,而马来人多认为华人是奸商,重物质轻精神或什么的。这些约定俗成的看法,也多具有一个特点,即多是负面的多,正面的少。何以负面多过正面,倒也耐人寻味。

或许,其中一个理由是,每个民族的特性,多具有多重性,而负面形象,又较易固定下来,形成刻板印象。

如中国的“学术超男”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一书里,便说中国人具有以下的吊诡的民族性或国民性:中国人耿直却又圆滑,坦诚却又世故,多疑却又轻信,古板却又灵活,讲实惠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德,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讲排场,知足常乐却又梦想暴发,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感,爱抱团儿又好窝里斗,爱挑刺儿却又会打圆场,不爱管闲事又会说闲话等等。

这些充满悖论的特性,在相当程度上,也适用于大马华人。据此,与华人多有表面交往的他族,自也难免对华人形成了较负面的刻板印象。

一位马来博客在其《诅咒马来人》(Cursing Malay)一书里(2015版),有篇马来人对华人的7个不良印象:

(一)华人皆是有钱人。这是令马来人火大的一点。就此点言,华人一般上也认为华人较他族富裕;只是,若说所有华人均是富人,那当然是言过其实。

华裔并非全富贵

其实,在2014年,华人中至少有15.2%,其月均家户是3千令吉以下的,而印度裔与马来人则个别为21.9%与28.1%。因此,较客观的说法应是,华人的贫户较他族少。

只是,也应看到,华印族有80%以上是住在城镇,故其生活费也较高,生活压力更较他族为重。

何以华人较富,作者认为,主因在于,华人较善于积蓄,而马来人则爱表现,有钱就花,即便车子是好好的,也爱换新车,爱升格(Upgrade)。(此书书名虽用英文,却是马来文的评论集,只是夹杂较多的英文单字。)

(二)华人驾车都是不守法的。约言之,华人驾车爱违规违法,只顾自己方便,而马来人则守法有礼。只是作者也好奇,既然马来人驾车守法有礼,何以飙车族多是马来人?

(三)华人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弄垮马来人。如认为五一三事件便是起因于要弄垮马来政权。只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更何况人是会变的,特别是新生代。

我想,这种不良印象,恐怕是极端的马来右翼保守份子,有意塑造出来的产品,情形就如国家干训局(BTN)刻意突出非马来人是外来者(Pendatang)一样。目的无非旨在强化本身的既得权益是不容挑战的。

(四)华人都是私会党徒(Gangster)。无疑19世纪时,多数华人均是自愿或被迫加入私会党(Kongsi Gelap);只是,那已是如烟往事。

作者也表明,这是过时的刻板印象,其实多数华人过的是朝九晚五的正常生活。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人受到私会党的干扰。何以大马私会党徒那么多,那倒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五)华人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马来人时常受到“华人虽在政治上有不同派系的斗争,可一旦涉及民族利益,则是团结一致的”这类宣传所影响。

“压榨”不分种族

有趣的是,虽然有人向马来人贩卖华人是一团的(Satu Cina)的宣传,可华人本身倒多认为,华人是勇于内斗,怯于外斗。作者则提出一个看法,即不论是马来人或华人,均是多元多样、众声喧哗的,而不可能没有异见如马哈迪对首相纳吉发动抨击。同理,华人中也有形形色色的多元观点。

(六)华人在商场上,爱榨取马来人。这是自殖民地以来,便存在的成见。只是作者认为,在商言商,难道华人就不会榨取华人,马来人就不会榨取马来人吗?那些抢占政府项目的马来人难道不是在榨取政府与人民的钱吗?

(七)华人没有教养、粗野无礼。这是颇普遍存在于马来社会的一种常规看法。可说是种把个人在生活体验中,对某族的个别人士的言行,加以集体名词化的一种习惯。

如华人也会把某些个别马来人的特殊言行,一般化为所有马来人所具有的特殊言行一样。它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那种心态的表现。因此,得警惕这种集体名词化倾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亚洲第一高瀑布造假? 游客揭云台天瀑“源头是水管”

阅读全文
图取自网络

1小时11次! 女子高空扔未熄灭烟头引发火灾

阅读全文

遭劈腿仍护旧爱“不用对超强太残忍” Soya认爱大马Youtuber!

阅读全文

男子中4亿头奖破纪录 打电话领奖后继续上班

阅读全文

雪隆制水首日 餐饮如常营业

阅读全文

抢金店 4小时后被捕

阅读全文

杨艾琳 :不要把沙放进渔民饭碗

东方文荟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槟城渔民说的。12月13日,千名槟城渔民示威反对南部填海计划,接受媒体采访时,槟城南区渔民协会美...

阅读全文

陈亚才:华社文物馆进展观察

东方文荟

近年来,马来西亚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华人社会民间文物馆及纪念馆。这种趋势可解读为华社的一种文化现象。推动者以积极的思维结合各...

阅读全文

杨艾琳 :从东方走入西方的作家

东方文荟

萨伊德(Edward Said)的女儿娜兹拉(Najla Said)在波斯顿出生,纽约长大。自传《寻找巴勒斯坦》里,她介...

阅读全文

陈亚才:雪隆民间人文课程评议

东方文荟

雪隆地区的民间社会,近年来兴起一股兴办学习课程的风气,所开办的课程内容可谓广泛,涵盖书法绘画、中国与西洋艺术史、政治、经...

阅读全文

中国媒体生态新变化

东方文荟

谈论中国媒体的生态,我们都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以为中国的媒体都是被管制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媒体的任务就是宣传。政治...

阅读全文

詹缘端 :元明青花瓷工艺美学──元末明初青花瓷海上巡礼观后

东方文荟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细明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

阅读全文

中国反恐走向国际

东方文荟

2015年11月18日伊斯兰国组织(IS)杀了中国公民樊京辉,中国反恐,由国内走向国际,IS再也不是一个遥远的中东问题。...

阅读全文

社交失速与失智人

东方文荟

失智人是老人痴呆症病患的雅称,他是患上遗忘或失去记忆的人,主要的还是老人。西方医学则泛称遗忘症为dementia,其乃包...

阅读全文

孙和声:怎样才算大马穷人?──诠释贫穷与经济不平等

东方文荟

根据第十一大马计划,在2014年,从家户月均收入的角度看,大马的家户可分为顶层20%,中层40%,与下层40%。这3个阶...

阅读全文

杨艾琳 :填海究竟填掉了什么?

东方文荟

朋友打趣说,有些人一辈子没吃过肥猪肉,吃了一口,觉得好吃,就拚命吃拚命吃。可想而知,要真有这么一个人,也活不了多久。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