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笑我,人都不够地方住了,还把‘垃圾’捡回家。”总所周知,组屋单位面积小,屋里的人都不够空间住了,环保大叔陈耀强却坚持在弹丸之地,腾出大半空间来置放回收物。何况,他们家里还住了3个大人,包括需要照护、长期瘫坐轮椅上的弟弟。

吉隆坡蕉赖美和家组屋5楼,没有明显的标志、没有回收设施,这里是陈耀强的住家,也是组屋邻里资源回收定点。

尽管空间不足,尽管一开始把破烂捡回家遭受邻里冷嘲热讽,陈耀强始终用行动证明:在组屋区推动环保是刻不容缓的差事。

冥顽不灵的人固然有,但这些年来,他的举动确实改变了组屋邻里的生活习惯。如今大家都会亲自把回收物整理好,再送到陈耀强家门前,齐齐为环保尽一分绵力。

这栋老组屋很陈旧,每家每户都住满人,陈耀强告诉我们,组屋的电梯近年才建成。“以前没有电梯,小件的回收物可直接走楼梯搬运到楼下,若回收大件的家具或物品,比如冰箱、洗衣机,就得用绳索‘吊’下楼,搬运至底层。”庆幸的是,陈耀强居住的楼层不算太高,总算找到了解决方案。

“嘴巴说环保很容易,垃圾不落地也不难做到,但要我们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就不是人人可办到。”陈耀强苦笑,一般人都会觉得肮脏、怕臭,但看他送我和摄记走下楼的途中,不忘屈身捡起沿途可回收的资源,动作像呼吸般自然,环保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做了数年的环保工作,陈耀强笑说自己练就了一身收拾家居的功夫,“很多东西都说是有纪念性的,但空间有限,我们要懂得分辨什么是资源,什么是垃圾。”
做了数年的环保工作,陈耀强笑说自己练就了一身收拾家居的功夫,“很多东西都说是有纪念性的,但空间有限,我们要懂得分辨什么是资源,什么是垃圾。”

“如果没有接触环保,我仍然还是那个‘死酒鬼’,以前喝酒不用杯子,就这样灌在我嘴巴里,大口大口地喝。全家人都为我操心,尤其是老妈。”陈耀强回想起过去的年少轻狂,当时想要赚快钱,把心一横前往柬埔寨工作,却也陷入酗酒的恶性循环里。

有别于私人资源回收中心,陈耀强住家所收集的回收物全是由邻里送来的,“通常他们会将已打包好的物品放下后就走人,其中有一部分是无法再循环使用的垃圾。”在进行分类时,他经常会看到很多莫名其妙的垃圾,还得花时间去处理或丢掉,但他对此毫无怨言,“大家有心做环保,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陈耀强还指出,曾有人把垃圾打包送到他的住处,里面全是灰尘、毛发、沙粒等。“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有些人会把旧衣物洗清洁及熨过后才送上来,让我十分感动。”

陈耀强解释,蕉赖美和园组屋属于旧式组屋,住户人口较为密集,要是社区里人人都有资源回收的好习惯,他绝对喜闻乐见。
陈耀强解释,蕉赖美和园组屋属于旧式组屋,住户人口较为密集,要是社区里人人都有资源回收的好习惯,他绝对喜闻乐见。

采访期间,从头到尾一直在忙著捆绑废纸箱的陈耀强,这会儿终于愿意稍事休息,聊聊自己的人生。在异乡打拼的生活实在太苦,陈耀强从二十馀岁开始过著无酒不欢的日子。他借酒消愁,借此寻找心灵寄托,尤其在啤酒厂工作的日子,根本不缺酒。“每天都在喝,一下班就喝,跟同僚‘吹水’聊天又喝,晚上回到宿舍,手里还是拿著酒瓶。”

酗酒成性的他,每日至少喝上几罐啤酒,他笑称当时制造了不少“垃圾”(铝罐)。陈耀强说,不只这样,偶尔喝得太醉爬不起来,乾脆露宿街头。回国后,一次捐血活动让陈耀强认识了慈济,开始接触环保。就在一次的承担机会中,激发了他的使命感。

组屋空间小,除了家里,家外走廊上也置放回收物,物品都依照类别有条理地排放,每一处都被善用。
组屋空间小,除了家里,家外走廊上也置放回收物,物品都依照类别有条理地排放,每一处都被善用。

把住家规划成回收定点

“我很感激,他们没有看不起我,因为需要男丁搬运物品,他们推荐我做环保点负责人,当我接下环保工作的重任,仿彿有了寄托,有了人生目标。”于是,陈耀强决定以身作则,把住家变成环保回收定点,履行环保从家里做起的职责。

当他把全副心力投入环保工作时,友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直呼不可能。“以前我不会,全部都是垃圾,全部都丢掉;现在做了环保,就知道这种可以用、那种也可以用,样样都可以留。”

投入环保工作初期,他利用清晨上班前的一小时,戴著口罩、手套,一边害怕被邻居认出,一边忐忑地在垃圾堆里翻找可回收的物资。如此持续一星期后,陈耀强忽然觉得做好事不怕别人知道,灵机一动,他循著回收的宣传单、广告单上的地址,挨家挨户按门铃,除了宣导回收分类的观念,也请大家将回收物拿到他家。

陈妈妈对于环保工作不遗余力地付出,心灵获得的喜悦是言语难以形容的。
陈妈妈对于环保工作不遗余力地付出,心灵获得的喜悦是言语难以形容的。

环保刚起步,陈耀强对于回收分类的种类、观念认知皆不足,回收物集中在屋檐下,异味四处流窜,于是他决定重新规划住家的空间,把外头带回来的旧物一一过滤、清洗乾净。从此屋子无异味,且分类确实、整齐有序。

陈耀强经常向认识的朋友说:“捐钱很好,若能做志工,那更好!要不要来试试看呢?”在他的鼓励下,左邻右里、亲友,一个个成了环保志工。

如今,陈耀强要是一天没做环保,就好像有什么事情还没做一样。外在的环保行动发芽了,他戒除酗酒的决心更加强烈。

以前组屋没有电梯的日子,陈耀强经常在梯间来回上下,搬运体积较小的回收物到楼下。
以前组屋没有电梯的日子,陈耀强经常在梯间来回上下,搬运体积较小的回收物到楼下。

一家人齐心协力捡垃圾

陈耀强有一个瘫坐在轮椅上的弟弟,还有一个退休了的母亲,一家人都随著他投入环保工作。弟弟虽然双脚不良于行,不过靠著一根夹子,也可以捡起地上的回收物,证明自己也能身体力行把垃圾变黄金。陈耀强笑说,“瘫坐轮椅多年,弟弟一直想成为有用的人,可以协助家里做环保,他心里很踏实。”他知道,一家人齐心协力,可以做得更多。

令陈耀强最安慰的莫过于母亲投入环保行列后,退休生活不仅有了寄托,还能回馈社会。陈妈妈说:“以前真的很闷,退休很多年了,没工作,现在儿子做(环保)我也做,感觉很不错,身体也很健康,生活无忧无愁。”

一如许多人的认知,年长的志工多半是儿孙担心他们独居生活单调、寂寥,所以送往环保站协助环保工作,为社区、为环境,付出一分心力。陈耀强的母亲自然不例外。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早在她的发灰白、背微驼之前,这位老人家已凭她一人之力,做了十馀年的环保。陈耀强说:“因为老妈知道,做环保可以帮助别人。她比我更早接触环保。”

陈妈妈也告诉我们:“开始做了,兴趣就来。当看到资源被回收的那一刻,很有成就感,有时做到半夜都不想休息。”问她一扎纸皮能卖多少钱?陈妈妈说不知道,“只要能帮到人就好!”

母亲和弟弟是陈耀强的得力助手,在家人的支持及协助下,环保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母亲和弟弟是陈耀强的得力助手,在家人的支持及协助下,环保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只要有心就有时间

空间不算宽裕的旧式人民组屋,在素质上或许无法和排屋或独立式房屋媲美,甚至在设计上亦被新颖组屋抛在后头,但后者没有建造了数十年的历史,以及邻里相处多年的人情味。

蕉赖美和园组屋面积窄小,却承载著陈耀强一家三口满满的回忆,走廊两侧也有专属的空间存放回收物,“所以我们不会搬了。尽管有能力住更大的单位,要离开这间屋子不容易,毕竟很有感情。”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工作和家庭已经忙得喘不过气来,哪有多馀的时间参与环保回收工作呢?“人要克服‘难’,不要被‘难’克服。只要有心做,就一定能腾出时间。”陈耀强这么说。

“今早上班出门时,将前一天的垃圾顺便丢弃;隔天早上出门时,再将今天的垃圾丢弃…你是不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个强大的垃圾制造者?而这些垃圾如果不经过任何处理就丢掉,会对地球造成多大的危害呢?”陈耀强举例。

有段时间,他埋头不停地做回收,人家说他疯了;有的人看见他那么卖力做环保,觉得很奇怪,“有人特地来问我,是不是能赚很多钱,我说没有,但没有人愿意相信。”外人看在眼里,这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事,陈耀强却说:“我希望把环保文化变成一种人人都得学会的精神。”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七旬婆婆“死而复生” 殡仪馆员工发现“遗体在呼吸”吓坏

阅读全文
大马羽总(档案图)

【印尼羽球公开赛】二局击退印尼组合 聪文决赛会梁王

阅读全文

黄一鸣自曝孩子生父是王思聪 深夜怒轰:不负责的男人 

阅读全文

庄思敏疑当街被非礼 气炸还原经过:他故意的

阅读全文

“世界最大章鱼” 现身北海道

阅读全文

副首相端午节包粽子

阅读全文

命途多舛 不改爱人的心

心视野

31年前过马路被巴士撞及、拖曳,黄秀凤第一次死里逃生。4年前,她患上恶性肉瘤,前后开刀两次。这辈子遭遇的可怕经历,不只在...

阅读全文

半百维纳斯 迎最后人潮

心视野

现已结业的维纳斯美术供应社立足于吉隆坡茨厂街将近半世纪,老老板叶镇发(叶伯)大半生岁月就花在这里,跟这里的人与物感情之深...

阅读全文

救狗夫妻档

心视野

曾康荣和张艾薇夫妇是外向的人,他们都拥有水肺潜水(Scuba Diving)执照,张艾薇还是专业登山向导,带领登山爱好者...

阅读全文

拾荒阿嬷 环保老尖兵

心视野

“阿嬷,你不怕脏,不怕臭?”我们如此问道,她马上接口:“不会臭,拿回去清洗干净就可以了!”85岁的高龄阿嬷天天往垃圾堆中...

阅读全文

开档养慈善

心视野

蔡宝仪9岁那年,父母离异,她和妹妹无辜成为大人脚底下的球,最后落脚已退休的祖父母家。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命途坎坷的年轻女...

阅读全文

踩三轮车有赚头

心视野

踩三轮车,收入能否维持家庭生计和日常开销?这是许多人在接触三轮车夫后,浮在脑海的第一道问题。随著时代的转换,三轮车夫的地...

阅读全文

做我的家人

心视野

育有2名孩子的李佩贤是巴生童心园幼儿园的园长,园内有近300名学生,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生活,她都被童真围绕。2014年...

阅读全文

学校董事校门口卖菜

心视野

“这些菜是我们亲手种的,你们吃吃看!”清晨6时,安娣们的叫卖声,使得槟城威中醒侨学校的校门外围洋溢著一片热闹的气息,划破...

阅读全文

抱他上楼 给他上课

心视野

每个星期二和四,巴生商业区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一名年轻男子抱著一个瘫痪孩子上下楼,他们原先非亲非故,但自去年12月起,成了...

阅读全文

回母校给学生开伙

心视野

雪州梳邦国民型华文学校对灿叔(廖福灿)来说就像老街坊,儿时住在学校附近、长大后返回母校经营食堂的他,熟悉学校的一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