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讯)国会议员沈志勤此前建议政府禁止私立医院未来上市及私有化官联医院公司,以便更好地应对医疗费速涨问题。惟,市场人士认为,这些措施未必奏效,而且可能衍生其他问题。
沈志勤3月初表示,大马应效仿韩国禁止医院挂牌,因为上市私人医院更注重盈利,才会向病人收取高昂医疗费。
阻碍竞争产生反效果
伟盛集团(Vision Group)董事经理蔡裕廉接受《东方财经》访问时表示,禁止医院上市来管控医疗费用,最终可能适得其反。

伟盛集团是一家企业顾问公司,同时也从事投资服务。
蔡裕廉认为,沈志勤为政府支招管控医疗费用,其初衷是值得认可的。但他的建议是一个复杂且重大的挑战。
他指出,禁止私立医院上市和国有化医院,可能会产生阻碍竞争的反效果。这或许不是一个抑制医疗费用上涨的有效方法。
“如果政府限制筹集资金的管道(上市),那医院维持或取得最新医疗设备、药品和人才,以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的难度就会增加。”
他续指,私立医院的经营模式,是以盈利为目的,进而提高效率和创新。
此外,蔡裕廉表示,国有化IHH医疗保健集团(IHH,5225,主板保健股),柔佛医药保健(KPJ,5878,主板保健股),将给政府带来额外的财政负担,而整合也将需要数年时间,并可能影响营运及增加开销。
“这意味著政府可能需要从其他项目中转移资金或进一步提高税收,并造成重大的经济影响。政府也还需要从其他关键公共服务部门重新分配人力或雇用新员工来资助和营运这些医院。”
严格监管 才是上策
另一方面,蔡裕廉提到,医疗费上涨问题,可能由其他原因所造成,与医院上市没有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需要更全面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索性禁止私人医院上市。
他建议,与其全面禁止私人医院上市,实施严格的监管来确保病人福利和成本控制,可以让医院获得必要的资金,同时维护公众利益。
“与国有化相比,加强监管框架来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透明度可能是更有效的策略。对特定医疗手续实施收费上限,是解决通胀问题,也不像私有化过程般复杂。”
他还说,透过强制揭露提高医疗收费透明度,也可以进一步鼓励竞争,让消费者向私立医院施加压力。
针对政府是否应该以身作则不参与“牟利”,而全面脱售在医疗集团的持股,蔡裕廉认为政府继续持股的利大于弊。
政府发挥制衡作用
他称,政府的控制权也可以发挥制衡作用,在医疗保健定价和过度的盈利驱动动机之间取得平衡。
“如果政府将两大医疗集团(IHH医疗集团和柔佛医疗保健),全面转售给私人界,可能导致这些公司更加商业化,加剧医疗通胀的风险。”
蔡裕廉补充,两大医疗集团在国内外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而这得益于政府关联资金的支持。
因此,倘若全面脱售,国库控股(Khazanah)等以回报为导向的基金也将受到影响。
“我相信政府在维持良好的商业和经济生态方面,可发挥著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不损害国家的医疗保健目标。”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