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西雅图、纽约、洛杉矶7日讯)人工智能(AI)成为近年科技发展下的最大议题,预料将深刻影响人们的做事方式乃至就业前景。就在它蓄势待发,即将一头裁进人们的生活之际,有人抗拒、有人拥抱、有人将信将疑,有人循序渐进,也有人被迫接受后发现了一番新天地。
且让我们一窥截至目前为止,人们如何看待AI,以及市场重量级人物的看法。
人在英国伦敦的泽特勒(Sabine Zetteler)至今仍未被人工智能(AI)的价值所说服。泽特勒在伦敦经营一家公关传讯公司,员工约10人,包括全职与兼职。
“我最近读到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大意是:‘为什么我要费心去读一些作者自己都懒得写的东西?’这句话非常有力,也完全符合我的想法。”
“发送一封不是我们自己写的电邮、阅读由机器人撰写的报纸、听一首由AI创作的歌曲,或是为了多赚一点钱而解雇一位有4个孩子的行政人员--这些有什么意义?”
她说:“作为一名公司创办人,这其中没有任何喜悦、爱,甚至连一点点自我提升的动力都没有。这一切对我毫无意义。”
泽特勒是众多抵抗AI浪潮的人之一。这股浪潮自2022年杪时的AI工具ChatGPT横空出世后迅速升温。自那时起,ChatGPT及众多同类网站或工具迅速走红。根据软体公司Semrush的数据,ChatGPT每月的造访次数超过50亿次。
然而,训练像ChatGPT这样的AI系统需要庞大的能源,而一旦完成训练,维持其运作同样耗电不菲。
虽然目前难以准确估算AI的总用电量,但美国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一份报告指出,ChatGPT执行一个查询所耗费的电力,几乎是Google搜寻查询的10倍。
AI耗电量高
对某些人而言,AI的迅速普及令人不安。
“瑜珈静修”(Yoga Retreats & More)创办人阿切里(Florence Achery)表示,AI的环境影响是她坚决不使用AI的原因之一。在伦敦经营业务的阿切里说:“我最初的反应是,AI没有灵魂,这与我事业的核心,即人际连结互相矛盾。”
“后来我发现,维持AI数据中心运作所需的能源消耗极高,对环境造成极大冲击。我认为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说回泽特勒,虽然她承认AI在促进社会福祉方面的潜力,但她仍对其对社会的广泛影响深感忧虑。
“我很高兴AI能帮助视障人士阅读翻译文章,以及任何有益的事情。但总体而言,我不认为AI长远来说对人类有利。”
当被问到是否担心同行若使用AI而令她的业务受影响时,泽特勒如此回应:“就像其它选择一样,我可以为了节省开支,让我们的团队搭乘廉价的易捷航空(EasyJet)前往意大利米兰(Milan),而不是搭火车。”(编按:在廉价航空盛行的地区,如果某条航线的航班足够频密,航空飞行的成本确实有可能比地面交通廉宜。)
“若你只用盈利来衡量成功,我们的业绩数字确实不好看。但如果以对社会的贡献和能否安然入睡来衡量,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来自美国西雅图、从事公共事务工作的汉森(Sierra Hansen)也坚决不用AI。她关注的不是商业或环保问题,而是担心AI会损害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AI代替人思考
汉森表示:“我们的大脑本来就应该主导我们每天的生活安排,而不是依赖AI操盘手(AI Copilot)帮我们决定日程怎么排。”
“作为人类,我们的工作是应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如果你将简单的任务输入ChatGPT,那么你就不是自己在解决问题,而是它在为你思考。如果我想听音乐,我不需要AI为我创作完美的庞克(punk)摇滚专辑。”
但并非所有人都有选择“拒用AI”的空间。
从事数码行销工作的亚当斯(Jackie Adams,化名)起初因环保理由而抗拒使用AI,也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懒惰。
她说:“我听说数据中心消耗大量能源、占用大量土地,我觉得不太舒服。我不明白为何我们需要这些东西。”
不过,大约1年前,她所在的行销公司中已有3位同事开始使用AI来撰写文案、构思创意。6个月前,在被要求削减预算后,阿当斯也不得不加入这股潮流。
她坦言,若继续拒绝使用AI,可能会对她的职涯不利。“那已经不是我能控制的事了。”
不用AI会被淘汰
“后来我开始多接触AI,因为我在看招聘广告时,发现很多职位都要求有AI使用经验。我最近才意识到,如果不把AI融入工作流程,我就会被时代淘汰。”
如今,她已不再把使用AI视为一种懒惰行为。“它可以提升我的作品品质,也让某些事变得更好。” 她补充说,自己主要用AI来润饰文案和编辑图片。
美国纽约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专门研究AI伦理的哲学教授布鲁索(James Brusseau)表示,选择退出AI的时机已经过去了。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做出某个决定,那就还需要人类。但如果我们不在乎这件事,那么我们可能会使用AI。”
他接著说:“所以,我们会有人类法官来处理刑事案件,有人类医生来决定谁应该接受移植手术。但是,人类可能很快不会再亲自处理天气预报和医院的麻醉科工作。”
阿当斯已经接受在工作中使用AI,但她仍然对其日益增长的影响感到沮丧。
“即使你进行谷歌(Google)搜索,它也会包含AI摘要,而有些电子邮件则有顶部摘要。所以现在感觉我们已经无法掌控。要怎样才能把这些功能全部关掉?它正像雪球般越滚越大。”

工作被使用AI的人夺走
因生产图像处理功能晶片而被视为AI潮流最大受惠者之一的英伟达(Nvidia)公司首席执行员黄仁勋周二(6日)在米尔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全球大会上就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发表了直言不讳的看法:“你的工作不会被AI夺走,但会被使用它的人夺走。”
他补充道:“我建议100%利用AI,不要成为那个(抗拒AI的)人。”
黄仁勋还建议下载像Perplexity和OpenAI的 ChatGPT这样的软体,以了解更多关于AI用例的资讯。
尽管美国企业的AI业务持续成长,英伟达的盈利也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成长,但年初至今,该公司股价仍下跌15%。投资者认为,尽管英伟达今年的财务状况可能依旧很好,但成长率不会达到2024年的惊人速度。
然而,科技巨头微软(Microsoft)、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面子书(Facebook)母公司Meta近日公布的财报打破了这种悲观论点。这3家科技巨头对AI需求持乐观态度,并表示将继续大举投资相关的资本支出。
AI潜力被低估
知名科技投资者史密斯(Robert Smith)在米尔肯全球大会上接受采访时称,许多科技公司的AI投资机会仍然太好了,不容错过。当被问及科技股估值目前是否仍具有吸引力时,史密斯表示:“现在是这样。”
他解释:“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潜力,投资者也没有意识到在这些业务中采用AI的真正潜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通用AI,因为部份的人没有对工作流程和数据集拥有主权和统治权。”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