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克什米尔空域上空,一架巴基斯坦空军的J-10CE(歼-10出口型)战斗机成功击落了一架印度“阵风”战斗机。这不是普通的战报,而是中国四代半战机首次在实战中战胜西方顶级战机的时刻。
这架J-10CE出自成飞集团(AVIC Chengdu Aircraft)之手,而其背后的A股上市公司——中航成飞(302132.SZ),也因此成为本轮军工行情的最大赢家:连续三日涨停,单周涨幅达18%。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热点炒作,而是一场资产重估与军工产业链认知提升的拐点。

你知道吗?
成飞过去几十年堪称中国航空工业的缩影:从仿制苏联米格-21(即歼-7),到完全自主设计的歼-10、歼-20、再到隐身舰载机歼-35,成飞成为中国唯一同时研制两款五代机的航空主机厂。
这次被巴基斯坦部署的歼-10CE,实则是“准四代”战机的代表,核心卖点在于:
- 有源相控阵雷达 + 霹雳-15导弹组合,对比印度“阵风”配备的欧洲“流星”导弹并不逊色;
- 已出口巴基斯坦60架,且传出伊朗24架订单;
- 其兄弟平台JF-17“枭龙”目前已服务于6个国家,占据全球轻型战机出口市场15%。
换言之,成飞不只是“国内主力战机工厂”,也是中国军贸的“航空先锋”。从“模仿”到“反超”…
成飞概念股生态圈:不仅是飞机,还藏著发动机、航电与无人机
成飞的直接受益者是中航成飞(302132.SZ),但从产业链上看,还可划分出如下“成飞概念生态圈”:

注意:中航沈飞(600760)虽同属航空工业集团,但与成飞业务互补有限。
事件催化与业绩兑现的“双螺旋”逻辑
军工股长期以来受到“事件驱动强、业绩兑现慢”的标签束缚,但成飞在这一轮中体现了更优的基本面支撑:
- 军机出口已具可持续性(非一次性订单);
- 军改后采购节奏更加透明化;
- 国产替代驱动的盈利能力改善(如WS-10发动机替代俄制AL-31);
- 军转民+民转军协同推进(成飞亦承担国产大飞机C919机头制造任务)。
随著6月16 日至22 日巴黎航展临近,不排除中国代表团宣布新一轮出口协议,继续强化军工出口的“常态化逻辑”。

总结:
2025年的J-10CE实战击落阵风,只是中国军工由“量变”迈向“质变”的冰山一角。背后的成飞,不再只是一个总装厂,而是一个高端装备国产化+国际化并行的超级资产。
在A股市场,中航成飞就是这个资产的证券化“入口”。
军工估值体系正在重构,“事件驱动 + 订单兑现”的二阶催化逻辑,值得重视。短期行情或有反复,但长期价值正逐步显现。
与任何投资一样,做出决策前进行彻底的研究,并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请读者买卖自负。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