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9日讯)国家银行今天宣布降息(隔夜政策利率从3%下调至2.75%),并非无迹可寻。
早在今年5月8日,国行在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维持利率,但却有一个意外之举,那便是将法定储备金率(SRR)从2%下调至1%,并从5月16日生效。此举预料将释放约190亿令吉的流动资金回到银行体系。
国行当时强调,SRR不代表货币政策立场,OPR才是反映货币政策立场的正统指标。
不过,国行调低SRR,仍被不少专家解读为降息的“前奏”,如今已经应验。
历史昭示,每当国行下调SRR,很可能是预告降息。翻查过去20年记录,国行多次使出“先动SRR,后动OPR”组合拳,以便有序地扶持经济。
先动SRR 后动OPR
2008/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国行在2008年12月将SRR从4%降至3.5%,释放银行流动性,接著在2009年初开始大幅下调OPR,从3.25%一路降至2.00%,以刺激信贷需求。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2016年全球增长放缓时期, 国行当年2月将SRR调低 50个基点,同年7月将OPR下调 25个基点。
到了2019年至2020年,中美爆发贸易战,新冠疫情同期席卷全球,导致大马经济水深火热。
国行2019年11月调降SRR;2020年初,陆续降息至2.50%,再到疫情爆发后继续调至历史低点1.75%。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