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日讯)随着中国的中产阶级度过了刚开始的崛起阶段,如今开始进入下一阶段,伴随着中国人口老化及单身人口增加,宠物商机也冒起,甚至衍生出“它经济”的概念,其中的学问值得我们研究。
“好不容易存了点钱,为了给猫治病又清零了。”
今年年初,小金(化名)养了3年的宠物猫结膜溃疡,一只眼浑浊病变。为了给猫治病,他花费了1万多人民币(约5900至1万2000令吉)的手术费,又支付了几千人民币的住院费及各类后续护理的眼药水费用。
为了让猫能尽快痊愈,小金又从网上购买了价格不菲的猫罐头和猫零食,还要购买猫围脖,防止其抓伤术后刀口。
彼时临近新春,小金返乡探亲不便带着术后的小猫搭乘飞机,于是又在网上寻找上门喂养、涂药的工作人员,为此支付日均50人民币的费用。
这些,只是小猫手术前后的一些花费,日常的支出则是细水长流。据小金计算,他平均每个月要花费大约100多人民币购买猫粮,每个月到宠物店洗澡单次花费200人民币左右,此外还有猫砂等支出,而这些花费在大部份猫主人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
“养了就要负责、宠物也是家人”的观念,让更多的主人愿意为宠物买单,这是近年来“它经济”崛起的推动力。
全球市场规模6805亿
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规模从1340亿增长到5928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达到8114亿人民币。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美元(约6805亿令吉),中国贡献逾25%份额。
在宠物饲料、宠物用具、宠物医疗等传统产业之外,还衍生出宠物殡葬、宠物保险等新兴细分行业,以及宠物文旅、宠物克隆等更为冷门的行业。
研究认为,目前宠物经济的结构性机会集中于功能性食品、智能设备、宠物医疗三大市场。
未来,随着人们对宠物情感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和科技的持续进步,宠物新经济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产业逻辑不断演变,宠物行业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公司,不少中国宠物产品更远销海外。中国上市公司的宠物经济板块估值和市值近期不断攀升,其中在深圳交易所挂牌的乖宝宠物市值一度突破475亿人民币,近期回落至385亿左右。
无论如何,中国大型宠物相关企业的总体规模相比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但正处于快速追赶阶段。
单身与银发族带动宠物经济
近年来,宠物新经济在消费升级、技术赋能和产业链整合的推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它经济”的崛起,背后是人们对宠物情感需求的增加。中国谘询公司中研普华认为,近年来,宠物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来自老龄化加速、单身或丁克(双薪而无孩子的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DINK)群体扩大及消费升级。
截至2024年杪,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人,占中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中国人口的15.6%。预计到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与此同时,艾媒谘询的报告显示,2024年适婚年龄段的单身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23%猛涨到35%。2025年,中国的单身人口预计将超过3亿人,其中25至29岁年龄段的未婚率已超过50%。
随着老龄化加速及单身群体扩大,宠物成为家庭角色的一员。在中国家庭中,宠物的角色从“功能性动物”逐渐转变为“家庭成员”,消费场景也从单纯的生存需求向全生命周期延伸。
宠物食品市场达1041亿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达2700亿人民币,宠物食品占比45%,养宠家庭突破1.17亿户,年均消费为每户6300人民币。目前,宠物行业呈现“两极分化”:低端市场深陷削价战,主粮均价按年降减5%,而高端智能用品、健康管理服务的毛利赚幅维持在35%至40%的高水平。
宠物经济市场份额最大的细分行业是宠物饲料。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达到1668亿人民币,按年增长7.54%,预测今年将达到1755亿人民币(1041亿令吉)。
宠物食品消费结构中,宠物主粮、宠物零食和宠物营养品占比分别为69.63%、26.23%和4.14%。去年,中国大型网购活动--天猫双十一的宠物主粮市场的整体成交额增幅逾40%,其中创新型工艺产品表现突出--猫用烘焙粮按年暴增1.2倍,犬用烘焙粮增幅也超过60%,宠物处方粮增长超过80%,而全价冷鲜粮品类更以超过2倍的增速领跑细分市场。
医疗市场上看1483亿
另一个销量增长迅猛的行业是宠物医疗。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宠物医疗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00亿人民币(1483亿令吉)。
连锁宠物医疗企业凭借其品牌优势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与较高的诊疗水平,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宠物医院可以实现医疗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和便捷化。
不过,中国宠物医疗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高端医疗设备和诊疗技术方面。例如,中国宠物临床用药70%依赖进口,肿瘤、慢性病等专科用药缺口大。
科技化推动行业发展
宠物主人不仅愿意为高品质的食品和用品买单,也对智能化、便捷化的宠物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科技在宠物新经济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人工智能(AI)、大数据、基因技术等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医疗上,AI辅助诊断设备将宠物疾病检测时间缩短至1小时,远程问诊的渗透率也已提升至22%。而宠物基因检测服务则为宠物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宠物经济还与文旅、生物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文化创意推动宠物用品差异化,“宠物友好型”复合业态不断涌现。
这种跨领域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宠物经济的内涵,也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成长机会。宠物行业的产业链正在加速整合,从上游的繁育、原料供应,到中游的制造,再到下游的服务与消费,各环节协同发展。
更多的细分行业正在形成,比如宠物殡葬行业,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火化服务均价超800人民币,骨灰纪念品定制业务毛利赚幅逾70%。目前中国尚无上市公司经营宠物殡葬业务,但区域性企业如北京“天堂爱宠”已获机构投资。再如宠物保险行业,目前渗透率不足1%。
从投资方向来看,资本不仅关注传统的宠物食品、用品等领域,还积极布局宠物克隆(指生物复制)、基因检测、AI健康监测等前沿技术。例如,中国机构投资者--红杉资本领投宠物克隆企业希诺谷的C轮融资,并同步布局宠物基因银行、克隆技术、生命保险全链条。
从宠物食品和用品的高端化,到科技在宠物医疗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再到产业链的整合与服务升级,宠物新经济正在不断拓展其边界和深度。
上市宠物经济板块市值攀升
随着市场的扩大,中国上市公司的宠物经济板块的估值和市值也在不断攀升。截至今年5月,宠物经济指数总市值已达3418亿人民币,占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0.3%。
从个股来看,主营宠物饲料的乖宝宠物是当前国内宠物行业市值最高的企业,市值一度突破475亿人民币,近期回落至384亿人民币。其他如中宠股份、天元宠物等也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活跃。
年初至今,中宠股份股价翻倍,此前市值一度突破200亿人民币,后回落到174亿人民币左右。主营宠物用品的天元宠物也在近期大涨,市值曾突破50亿人民币,后回落到43亿人民币。
这些中国领先企业产品远销海外,外销占比在3成至七成,与国际巨头同台竞逐。
放眼全球,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庞大,2023年全球宠物市场约3044亿美元,其中宠物食品是主要细分市场,占行业比重约47%。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宠物市场,2024年美国宠物行业总销售额超过1470亿美元,其中宠物食品和零食支出达到644.1亿美元。
美国宠物行业主要由多个巨头把持,雀巢(Nestle)和玛氏(Mars)公司持有。美国宠物医疗上市公司硕腾(Zoetis)原属于制药业巨头辉瑞(Pfizer)旗下动物保健部门,后分拆独立。
在宠物医疗领域,中国领先企业是新瑞鹏集团,该公司通过并购整合建成中国首个宠物肿瘤专科中心。
据新瑞鹏集团发布的数据,其单台PET-CT设备日均接诊量达12例,客单价突破8000人民币,其“3+X”专科矩阵模式帮助单店营收提升42%。
新瑞鹏集团目前尚未上市,其曾计划在美国那斯达克交易所(Nasdaq)上市,但因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和公司发展战略,于去年6月撤回了上市申请。
从市值规模来看,美国宠物行业龙头公司的市值可达数百亿美元,国内宠物行业上市公司市值相对较低,百亿以上市值的仅乖宝宠物一家。
不过,随著资本对宠物行业的热情高涨,中国上市公司宠物板块的本益比(PE)中位数一度突破35倍,逼近美股部份龙头公司的本益比。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