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20日讯)美国财政体质再度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焦点。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简称小摩)发表最新报告预估,美国2026年度联邦预算赤字将放大至1兆9550亿美元(约8兆1300亿令吉),赤字率逼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并在2026至2030年间累积高达5兆5000亿美元(约22兆8800亿令吉)的融资缺口。
分析员指出,这意味著中短期美国国债将迎来新一轮发债“洪峰”,利率与风险资产恐面临新一轮估值重评。
报告指出,表面上美国2025年度赤字略收窄至1兆7750亿美元(约7兆3800亿令吉),但这主要反映学生贷款会计调整的技术性因素,若剔除相关项目,实际融资需求已在恶化。
关税收入充斥不确定性
小摩提醒,未来赤字路径还叠加关税收入不确定性:若最高法院否决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征收的关税,行政当局虽可能改以其他法条暂时祭出15%“全面关税”,再透过301调查锁定长期关税框架,但退税与法律程序的拉锯,恐令实际净关税收入低于官方假设的3500亿美元(约1兆4558亿令吉)水平。
在融资策略上,小摩认为,美国财政部不可能长期只靠国库券(Q-bills)填补缺口。借款谘询委员会(TBAC)已在11月再融资会议中提醒,近期增加国库券供给虽有助压低平均筹资成本,却明显推升市场波动。
基于其模型测算,报告预期财政部将自2026年11月起启动新一轮附息国债增发周期,新增供给将集中在收益率曲线中前端,优先放大2年至10年期发行规模,而20年与30年期长天期国债拍卖量则维持冻结,以反映长端需求结构性走弱与期限溢价再度上升的现实。
美联储债市角色转向
与此同时,美联储(Fed)在债市中的角色亦将转向。
小摩预估,量化紧缩(QT)将在2025年12月1日提前终止,之后美联储会将把抵押贷款证券(MBS)本金回收与储备管理操作,转向二级市场买入国库券。
测算显示,美联储2026年净买入国库券金额约2820亿美元(约1兆1728亿令吉),在财政部全年净发行约7700亿美元(约3兆2024亿令吉)国库券的情境下,留给私营部门吸收的增量仍高达4880亿美元(约2兆零295亿令吉)。
若未来数年财政部过度依赖短天期工具,到2028年底国库券在未偿联邦债务中的占比恐升至28%,远高于历史均值,将明显放大再融资风险与美元资金面的情绪波动。
财政面临三重压力
报告同时点出,通胀保值债券(TIPS)与回购工具的结构性变化,亦是观察重点。财政部已暂停扩大10年期TIPS发行规模,预计明年底TIPS在整体未偿债中的占比将降至约6.6%,低于TBAC建议的7%至9%区间。
另一方面,回购计划仍维持每季最高380亿美元(约1580亿令吉)的流动性支持性回购,以及每年最高1500亿美元(约6238亿令吉)的现金管理回购,相关操作虽不必然全额执行,但预期仍将为未来年度融资需求额外增加约2400亿美元(约9982亿令吉)。
市场人士认为,在“赤字率升高+中短期发债洪峰+国库券占比攀升”三重压力之下,美债殖利率曲线、美元走势与全球风险资产估值,势必持续对美国财政与利率路径保持高度敏感。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