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通过这项研究计划,我们将尝试解答两道问题,即义山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大马华裔社会发展的资料库及其在我国华裔社群与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疑问。”
他指出,这项研究计划是该中心与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台湾与东南亚暨南亚大学校长论合作计划“东南亚福建义山研究”的其中要项,共涵盖4个子计划。
林德顺今日出席由隆雪华堂、吉隆坡广东义山、雪隆叶氏宗祠、雪隆惠州会馆及雪隆广东会馆携手联办“华人义山研究的趋势、状况与成果”研讨会时,如是指出。该计划包括建构大马华人义山资料库、吉隆坡福建义山安厝名人传志与文化探讨、吉隆坡福建义山与当今社会研究计划(包括福建人白事习俗和吉隆坡福建义山管理)、吉隆坡义山与土地稀缺:在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
多方位收集资料
“除了将通过官方(国家地图局和州土地局)、民间与档案机构搜集全国华人义山资料;我们还会通过与福建会馆合作,多方位收集会馆及吉隆坡福建义山资料,为该义山坟墓作GPS定位,并抄录墓碑资料,以方便整编一份全国华人义山目录。”
在有关研究下,该中心将建立吉隆坡福建义山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街访方式,探讨吉隆坡华社对义山在都会的存在价值。
林德顺坦言,基于热衷研究并熟悉此课题的学术人员十分有限,该中心在觅寻合适的研究专员时面临极大挑战,并导致该项研究的进度缓慢。
“我们去年开始前往吉隆坡福建义山进行田调工作,截至2013年7月,才完成第一期田调完成,即只收集并整理了G区、D区及部分B区约1500个坟墓的笔资料,而该义山实际上共有多达至少逾3万个坟墓。”
他强调,大马华人义山除了安厝往生者的地方,更被视为华人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因它保留许多先人与事迹的资料,具有作为包涵华人社会历史、古迹、人口、风俗等的露天资料中心。
他补充,我国面对时代变迁及日渐城市化步伐,迫使许多处于市中心的华人义山的文化保存及用地价值成为争议点;惟本地对此课题未有深入的研究,故此该中心才会决定展开上述研究。
部分团体忧不利义山保留
马大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将通过“安息处、资料库与争议:大马华人义山研究”计划,促进大马华裔对华人义山文化遗产事迹的理解,惟部分民间组织及义山团体代表却担忧,如是学术研究成果,是否不利于我国义山文化保留。
义山研究学者黄家浩表示,虽随著柔佛边佳兰石油综合中心发展而掀起的边佳兰义山逼迁争议,华人义山保留课题不禁成引起大马华裔及社会人文发展领域研究学者的关注,纷纷对此展开研究探讨,惟实际上华社们对在面临此事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更为重要。
来自边佳兰的黄家浩指出,这包括人们在经历如边佳兰逼迁事件后,是否打算对一些珍贵的墓碑遗产作进一步保留,并对所涉及的家属在搬迁一事上提供协助,及如何通过各种民运运动如举办义山行和义山导览活动,再度唤醒华裔对此课题的关注等。
黄家浩今日出席于隆雪华堂举办的“华人义山研究的趋势、状况与成果”研讨会时,如是指出。
此外,另一名来自吉隆坡广东义山成员则表示,尽管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展开上述研究的用意良好,惟其研究样本只涵盖400名来自吉隆坡的华裔群众及福建义山,假设其研究成果显示,若华裔受访者对保留华人义山一事并不重视,是否将让国内捍卫义山事宜陷入不利困境感到隐忧。
他说,基于上述研究经费是由教育部所拨款及赞助,政府引用有关研究成果的数据作为参考乃是理所当然,故此其研究成果或将左右政府于义山土地征用课题上的态度,并建议该研究理应涵盖全马所有义山及更多群众作为调查对象。
尽管如此,马大中国研究院高级讲师林德顺则认为,该中心是以学术研究的立场来进行这项研究,相比起研究成果,该中心更注重研究过程中的各项细节,以确保其调查的准确性。他说,若义山妥善管理和规划,这担忧不存在。
来自新加坡的义山文化学者赖启健说,尽管新加坡与大马的文化有所差异,惟新加坡华裔在捍卫义山文化上亦持有共同之处。
他说,基于这是具有争议性的课题,政府机构一般不愿让学术专员深入探讨此事,故此后者在展开研究时,往往是面对来自社会团体及政府及赞助人等各方的重重压力,呼吁人们应客观看待此事。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