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耕庄州议员黄瑞林指出,自从适耕庄旅游业崛起,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入当地,促使适耕庄旅游业前景一片兴旺后,当地不少燕农纷纷表示愿意下重本,将稻田中的燕屋改建为民宿。
“根据当地的引燕业者透露,愿意转型的理由很多,除了州政府设下的条规太严格,旅游业前景兴旺外;其实,业者也声称近年来的引燕成果并不理想,为避免空守成果,倒不如顺著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而转型。”
引燕成果不佳
黄瑞林说,适耕庄引燕业的成果不理想,相信跟烟霾情况和气候有关,而且稻田区翻种和烧芭的情况,引发的浓烟也会影响到燕子的生活作息,迫使它们离开燕屋。
根据燕窝商会的统计数据资料显示,西马的燕屋数量超过5万间,东马砂拉越的燕屋数量则有1800间;惟,马来西亚的引燕业实际上却有70%至80%的失败率。
引燕业通常是以3年期间定输赢,投资者一般3年后得负担沉重的贷款和成本,如果失败应趁早放弃;虽然,少数燕农在第37个月后过关走向顺境,2年半收成50盏燕窝,但过后收成就不再增长,等于惨淡经营。
巴生中华总商会署理会长李锡循指出,至于巴生地区的情况则和适耕庄不同,适耕庄的燕屋是耸立在稻田之间,故有改造成民宿发展旅游业的趋势和优势。
“巴生地区的燕屋多由店屋改造,原属商业区店面单位,改成燕屋除了影响周遭景观,同时跟地区上的商业活动面貌格格不入。故引燕业者若经过3年收入不佳,可恢复店屋原样,免影响市容。”
他表示,巴生目前朝著国际商贸城的目标迈进,自然有无限发展潜能;然而,若干燕屋林立于市中心,显然格调不相称。再者,燕屋应该远离污染吵杂的市区,甚至避免影响居民的生活作息。
跟上经济步伐
“巴生的引燕业若成果不理想,业者理应积极转型,或粉刷店面重新装修出租店面,跟上振兴经济的步伐。另外,巴生的肉骨茶和海鲜美食也闻名国外,理当可吸引不少游客,其实引燕业者也可考虑将燕屋改造为旅店用途。”
根据巴生市议会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巴生区内共有126间燕屋,包括商业区115间、农业地7间及住宅区及工业区各2间。
李锡循也是巴生市议员。他指出,雪州政府自去年颁布新的燕屋条例措施后,当地燕农多持观望的态度,在去年年底询问燕屋执照申请的人多,但呈交申请函的人少;惟,自今年初开始,每月都有燕农向市议会呈交执照申请表格。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