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华校包括华小、独中及国民型中学,一直都是全赖华社的支持奉献,新校楼的费用动辄都要数百万令吉,学校为了感恩,新校楼会以主要捐赠者来命名。
误会捐献者打广告
“华校一直都是如此(学校新大楼以捐款者命名),但也引起一些不了解命名意义的人,误解学校大楼贴满众多捐献者名字,是在打广告、爱出风头。”
他说,捐献者的出发点不外乎就是为了华教,让华教得以传承,继续培育更多英才。
“许多人不了解学校新大楼建成的基金来源,学校除了感恩捐献者,也是为让后人清楚知道一砖一瓦都是热爱华教的善长仁翁付出奉献,也借由命名抛砖引玉,让更多人赞助捐献。”
他接受《东方日报》电访时,不讳言过去在学校向外界筹款建新大楼时,曾听到“命名”是爱炫表现的反应,这些负面反应主要来自非华校生。他说,这些不谙中文的人并不了解母语教育的重要,更不了解维护母语教育的辛苦。
多关注国民型中学
“热心华教捐献支持华校的都是抱持饮水思源的精神,根本不需要利用学校大楼命名来打广告、出风头。”
他说,李氏基金会就是最佳例子,根本不需要利用学校名义去打广告,是真心诚意奉献协助发展华教事业。
郑今智感慨,华社对国民型中学的发展不及独中与华小来得重视,希望热爱华教人士能多关注国民型中学的发展,让华文教育得以传承,不受政府政策影响。
他说,国民型中学拥有良好的学习华语环境,无论在教学方针,抑或学校管理,都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且规定每星期要在正规时间内,上5节的华文课。
“其实,国内现有华校的师资,大多数来自国民型中学,可见国民型中学的学生能掌握好华语。”
他说,外界一般把国民型中学归纳为政府学校,任何建设都是由政府全资建成。事实上,政府除了负责师资薪资和依据学生人数支付水电费,其他设施全都得靠校方自己承担。
他表示,光华国民型中学董事部三机构每年至少得赞助超过5万令吉补贴学校开销。
“因此,希望华社一视同仁国民型中学的发展。”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