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联邦农业销售局(FAMA)副总监罗希查指出,其实,农产品分级、包装、标签管理是于2008年推出,只是吉隆坡批发公市的小贩没有执行,而农业销售局和市政局也无执法。
“过去多年,我们也向小贩谘询意见并对这套管理作出改善,现在则要小贩执行。”
“透过这套管理,消费者能透过产品等级获知农产品的品质,即能够给消费者更多保障,包装则能提高卫生素质,标签则有利于各方追溯农产品的来源,产地等,即若发生任何事故能够追究责任。”
吉隆坡市长拿督斯里阿末菲沙则说,希望批发公市的小贩能透过上述管理,加强批发公市的卫生以及农产品的品质。
“须知道西马半岛有70%的食材或食物都是来自批发公市,所以须提升公市的素质,是因公市所出售的产品影响著半岛的巴刹、餐馆、熟食小贩等。”
他今日为“批发公市工作坊”致开幕词时,如是指出。这个工作坊特别为吉隆坡批发公市的小贩讲解农产品分级、包装、标签管理。出席小贩也获更新营业执照。
他续说,而市政局的责任则是确保公市内的设施完善,在今年的市政局预算案中有12亿令吉是用作发展,而当中也会拨出款项用作发展公市的基设上。“惟公市的素质和卫生则是要靠小贩们合作,市政局也将成立一个小组,以检验公市以及市内其他巴刹的食材和食物品质和卫生。”
杜绝非法外劳
“也有人投诉公市或巴刹缺乏安全管理,因此,我们计划为公市和巴刹进行围篱,而任何进入公市或巴刹工作或营业的小贩都必须‘打卡’,这也包括外劳”
他说,上述方法相信能杜绝非法外劳进入公市或巴刹内营业,因为市政局须确保在内营业的小贩是本地人,同时,小贩所雇佣的外劳是合法的。
“公市小贩或巴刹小贩往往会把不要的食材丢弃,而很多非法外劳就会捡拾这些‘垃圾食材’,并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转售给熟食小贩或餐馆,而我们就成为‘垃圾食材’的消费者。”
“为杜绝这个问题,我有意效仿古晋的一个市集,他们有一套系统能够把垃圾食材化为肥料,而小贩则可把垃圾食材兑换为同等重量的肥料。”
另外,他也说,有意在批发公市旁打造一个专售淡水鱼的鱼市场,同时也已在公市旁觅得一块4英亩的土地,而这块土地可能会用于兴建一站式的宰鸡中心。“若批发公市的素质获得提升,市政局会把它纳入旅游配套中。”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