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8日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访问马来西亚,并签署多项涵盖人工智能、数码经济与教育合作的协议。
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署理会长郑建强指出,此行为马中教育合作注入新动能,特别是在AI技术与奖学金资源的拓展,未来可为马来西亚学生创造更多前往中国深造与发展的机会。
郑建强今日受邀坐客爱FM与《东方日报》合作的电台节目《爱东方聊天下》的节目时表示,留华同学会长期致力于推动大马中学生了解中国的教育资源,不仅鼓励升学,更重视本地教师赴中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他说,中国大学如能进一步开放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课程予马来西亚学生,将有助推动本地科技发展。
“目前估计有约一万名马来西亚在籍学生在中国就读本科,每年约有两千人赴华升学,自90年代起,累计毕业生达三万名以上,逐年呈增长趋势。”

他提到,留学科系日趋多元,涵盖中医、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反映全球趋势与人才需求。
“随著全球化人工智能的发展,甚至这两年会出现与大数据相关科系。”
郑建强强调,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可广泛应用于医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大马应尽早正视其重要性,以便培养相关人才。
他呼吁中方大学提供更多奖助学金,吸引大马学生学习前沿科技并回国服务。
马中关系稳定 留华人数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郑建强进一步指出,尽管当前美中贸易战持续升温,但这预计不会对马来西亚学生赴华留学造成显著影响,他认为,只要马中关系持续稳定,未来选择到中国升学的人数或将持续增加。
在数码经济方面,他举例,根据中国央行数据,去年马来西亚赴华人员交易额达28亿人民币,交易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凸显两国数码经济合作潜力。

郑建强指出,这不仅涉及消费,更需要中马央行及相关机构在跨境支付、数据对接上深化合作。
“在医学领域、数码经济、汽车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领域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也想发展航天航空业,若未来有这方面高端科技的发展,我觉得两国之间应有愿景共同发展。”
免签促进人来人往
在旅游方面,随著马中签署旅游与媒体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旅游推广与媒体交流。郑建强认为,免签政策便利人流,带动经济交流与文化互动,也提升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中马在影视、教育文化方面也展开多层次合作,他也提到,有中国大学设立马来文系,马中高校共建人工智能、医药等联合实验室,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
他也补充,随著中国影视文化崛起,不少马来西亚学生赴中学习编剧、表演与动画制作,两国影视产业合作空间广阔,文化输出日益频繁,呈现深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格局。
《爱东方聊天下》习近平访马总结:谈马中深化AI与教育合作
嘉宾:大马留华同学会署理会长郑建强
主持人:恩慈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