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2日讯)高级讲师兼研究员蓝世达博士指出,人工智能(AI)的运算能力让科学家能更快破解人体蛋白质结构,从而推动医学与药物研发。
“我的工作主要是写程式,通过分析生物数据来理解蛋白质与DNA之间的功能关系。”
关于自己的专业生物信息学,他解释,生物信息学是结合了“生物学”与“信息科技”两大领域,是透过编程与数据分析来理解DNA、蛋白质等生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交叉学科。
谈及人工智能在科研的应用时,他透露,在攻读博士期间已希望把AI引入研究,但当时导师并不看好,认为AI属黑箱作业,难以理解其运算过程。
然而几年后,事实证明AI在数据处理上的高效与准确,彻底改变了研究方式。
他指出,以谷歌DeepMind开发的AlphaFold系统为例,它可以准确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过去我们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能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确定一个蛋白质的结构了解其功能性,但如今只需在AlphaFold系统输入蛋白质序列,最短几分钟、最长半小时就能获得结果。”
他解释,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性至关重要,基因突变往往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从而影响人体机能,AI的引入让科学家能够更快速判断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
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出现不只是节省时间,更让研究者能发现以往难以察觉的生物模式。
此外,他举例以展示AlphaFold在疾病诊断方面的突破。
“我们正在用AlphaFold研究一个名为类鼻疽的疾病,用人工智能了解这个疾病中的蛋白质再建模,希望能在某天找到治疗的方法。”
他说,人工智能或编程可以帮人类解答一些有趣的小问题。
“疫情时,我也做了关于动物有没有可能得到冠状病毒的研究,结论是跟人类较为相似的哺乳类动物的机会比较高,鸟类和爬虫类可能性比较低。”
他表示,使用AI有可能加快药物的研发,当拥有了蛋白质的模型后,可以在电脑上进行配对。
不过就算如此,他也强调,在拿到对应的信息后,依旧要回到实验室进行临床试验证明AI的结论是否正确。
他表示,今年的研究基金会用于农作物的研发上,尝试改变农作物的基因,以增加农作物的产能,抗旱抗灾等,但就算可以改变基因,依旧要严格控制。
好奇心是人类学习和探索的需求
他说,自己在小时候就对妈妈为何和自己和哥哥的模样不一样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上科学课的基因学时,才懂得人类的基因源自父母。
“当天回到家时,我发现我和我妈长得很像,眼睛小和妈妈是一样的,然后我觉得很有趣,想研究更多关于基因方面的内容。”
他也补充,爸爸比较希望孩子能懂得一件事的原理,比如家里的电器坏了,他会研究怎么修理,然后问孩子其原因,因此是家庭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也给予支持。
此外,他提及,在修读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基因系后,仍然不清楚未来的方向,直到去了大哥在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
“他带我们去看大学的实验室,还有其他同学和导师的互动,让我产生了出国的想法,也成功申请了奖学金再去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修读博士课程。”
他说,对于好奇心强烈的小朋友,父母应该给予支持,和小孩一起搜索相关资讯,相互学习。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