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1日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近日连袂公布《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将由工、农、中、建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青岛推展特定养老储蓄产品试点。试点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3种,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亦即略高于3%。
通知称,这项试点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银保监表示,将密切跟踪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情况,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试点安全稳健开展,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及时总结评估试点情况,适时研究推广试点经验,推动商业银行更好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但通知在本周五(29日)公布后,中国民众反应普遍不佳。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导,有网民质疑,略高于3%的利率赶得上通胀吗?还有民众说:“钱放哪都比放银行安全”、“5年都说不定取不出来,还20年”、“怎么不去郑州试点?”、“是我看著太像傻子了吗?”、“天天计算老百姓”。
根据这份《通知》,这项试点预计今年11月左右开始。单家银行试点规模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约66亿令吉),试点期限一年。储户在单家试点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存款本金上限为50万元人民币(约33万令吉)。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渺对《证券日报》表示,从产品本身来看,此次推出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期限较长,利率较为“适中”,适合风险偏好较低、对流动性要求不高、追求固定收益的群体,这与居民长期养老需求较为契合。
董希渺建议,官方可在财政税收、产品准入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对于养老储蓄存款,董希渺建议当局可在征收利息税上实行不同的政策,以鼓励更多民众愿意选择养老金融产品。
今年4月,河南多间村镇银行发生民众无法取款的情况,引发存款户上街示威抗议,有抗议者在冲突中被殴打。事件动摇了市民对银行系统的信心。据了解,银行弊案涉款金额约400亿元人民币(约264亿令吉),最后中国官方宣布分批为银行垫付,民怨才得以平息。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