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日讯)中国首都北京市周六举行全世界第一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有20组机器人参加比赛,最终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机器人“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
台湾中央社报导,周六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吸引近1万2000人参加,同时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省广州市、江苏省苏州等地20组的机器人参赛,这是全世界第一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早上7时,已有不少选手站在起跑线前暖身;而在另一条赛道上,可以看见参赛的机器人按Z字行排成两排,每个机器人身旁还有几名工作人员,协助机器人完成比赛。
马拉松于早上7时30分准时开始,人类选手跟机器人选手同步起跑。第一个出发的是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机器人还穿上印有“天工”二字的跑步鞋。
来自北京的邹先生表示,为了参加此次机器人马拉松,特别把其他已经中签的马拉松比赛取消。他说:“在起跑的时候,大家出发比较慢,都是为了看旁边的机器人,大家看到都很兴奋,近距离看到这些机器人确实眼前一亮。”

根据《新京报》,此次参加比赛的机器人有来自北京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等校,也有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企业。
一组组机器人队伍陆续登场,大多数机器人成功起跑,还有不少小型机器人跑得快,让在后头跟著的工作人员得加快步伐,有不少中国网民看著直播称,像是在带小孩一起跑马拉松;但也有少数机器人还没冲出起跑线,或仅走80几公尺就倒地不起。
电池续航力有待加强

此次比赛由“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天工机器人首席执行官(CEO)熊友军表示,今天测试到机器人的长距离稳定奔跑以及运行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下一步会持续迭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及上半身的操作能力,让机器人走入生活,协助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甚至是代替、辅助人类在危险的场景工作。
但他也提到,机器人参加马拉松仍有些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中途需要更换几次电池,电池续航能力还要再增强。

针对有媒体提问如何看待美国在这方面的竞争,熊友军表示,中国和美国目前在“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产业的差距应该不大,处于同个起跑线上;但可以很自豪地说,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应用场景、人才等方面,在全球是第一梯队,所以他对中国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充满信心。
“具身智能”是指将人工智能(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有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相交互流的能力。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形态之一。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