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21日讯)日本关东地区地震频繁成为关注焦点。近年来,东京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异常活跃。最新研究发现,东京湾北部地下隐藏著多个隆起地形,可能正是引发频繁地震的关键因素,更有可能触发规模高达7级的“首都直下地震”。
根据日本多家媒体报导,东京科学大学地震专家中岛淳一长期研究地震活动,针对自2000年以来东京湾北部记录到的约8000起地震事件进行分析后,揭示该地区地震震源呈现出一个直径约20公里的圆形分布,震源深度约介于60至70公里之间,沿著板块交界处呈倾斜排列。
研究指出,该区域的地下构造相当复杂,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在此交会,并且地震不断。而东京湾北部也被视为存在多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地震巢穴”。
日本关东近海分布著一些隆起地形,外界称之为“海底山”,因观测到的隆起范围与这些海底山大小相似,中岛推测,这些海底山在隐没过程中可能积聚了大量应力,进而导致地震活动频繁。
他指出,若这些“地震巢穴”区域同时发生破裂,恐将引发规模达黎克特制7级的“首都直下地震”。
所谓“首都直下地震”,是指发生于东京、千叶、埼玉等首都圈地区的强烈地震,规模可达黎克特制7级。根据推估,未来30年内发生的机率高达70%。此类地震可能由板块运动或多条活动断层引发。
事实上,该地区早在日本明治时期就曾发生过规模7级的强震。中岛希望透过对地震活动的分析,找出潜在的大地震高风险区域。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