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27日讯)随著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逝世,有关16世纪法国占星家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的网络搜寻量激增。在重大世界事件发生时,他的预言再度引发讨论,这并非首次。那么,为什么到今天,人们仍对这位预言家如此感兴趣?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周日报导,米歇尔.德。诺特尔达姆(Michel de Notredame),即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是法国的一位医师,曾为黑死病患者提供治疗。他也是一位业馀占星师,于1555年出版了《诸世纪》(Les Prophéties)。书中收录942首晦涩难懂的四行诗,据称预示了未来,内容多与灾难性事件有关。
其中一首诗常被认为模糊且缺乏明确背景,有译文提到“一位年迈教宗之死”,上周一些社群媒体贴文和网络文章将这句与方济各的去世联系起来。
然而,自1555年以来已有数十位教宗逝世,所以不知为何此诗现在被认为指的是方济各。
占星术——这种没有科学依据、认为星辰运行能影响人类事务的信仰——在16世纪大行其道。
当时各地涌现大量占星店,提供从职业、恋爱到健康等各方面的建议。
诺查丹玛斯也在其中,他经营的占星服务颇受欢迎,专为富人与权贵解读星盘。
不过,他从未接受正式的占星术训练,而当时占星术是一门严谨的学术领域。因此,有些同时代人将他视为骗子。尽管如此,他那短小晦涩的诗集深受大众欢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16世纪对大多数欧洲人而言,是个苦难的年代:战争频仍、农作物失收、饥荒肆虐,城市中更是疫病横行。
在这种动荡中,诺查丹玛斯的预言既是警告,也带来某种安慰。
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科学与宗教史学者菲佛指出:“当集体焦虑高涨时,人们会寻求答案、指引,并确信世界有更大计划在运作。”
就像今天有人会参考星座运势一样,当时的诺查丹玛斯追随者,从他的预言中找到了理解动荡世界的方法,以及对变革即将来临的希望。

支持者称说中许多历史大事
数百年来,支持者们声称诺查丹玛斯预言了许多历史大事,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广岛与长崎的核爆、希特勒的崛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尽管他的诗中从未直接点名这些事件。
罗德岛大学中世纪历史教授罗洛-科斯特表示,诺查丹玛斯的预言“用词极度模糊,可以适用于任何情境”。她说:“只要表述足够模糊、含糊,任何人都能从中找到对应的事件。”
尽管如此,诺查丹玛斯的名字与预言至今仍深植于大众记忆中。
除了因为他的预言大多没有标注具体年份而显得“跨越时代”之外,各种解读诺查丹玛斯著作的书籍也销售火爆,仅英文版就有超过百种。
20世纪以来,不少新书将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与当前世界新闻挂钩,使他在公众意识中持续存在。
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与诺查丹玛斯相关的书籍销量飙升,信徒们将其预言与袭击事件联系起来。
《纽约时报》报导指出,当时一封疯狂流传的电邮,将诺查丹玛斯不同段落拼凑在一起,甚至加上并非他所写的句子,制作出一段煽动性文字,暗示他早已预言此事。其中包括:“大火将逼近新大城市/在约克城将发生大崩塌。”
其他据称被他预言的事件,还包括“阿波罗”号登月、“挑战者”号太空梭爆炸,以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死。
如今,多数人可能并未深入研读原文,而是在网上文章或社群媒体的迷因(memes)中认识诺查丹玛斯。
最近,关于教宗的其他预言也再度在网上流传。
例如:有人将圣马拉基(St Malachy)所传的《教宗预言》解读为暗示方济各可能是最后一任教宗。不过,学界对这部预言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其成书背景涉及政治动机。
迈阿密大学政治学教授约乌辛斯基说:“预言本来就很吸引人,一些人天生对这种非主流的想法特别感兴趣。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有时是娱乐推动人们相信某些事情,有时则是因为那些想法本身令人感到安心。”
在不确定性时代寻求安慰
专家指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诺查丹玛斯与其他预言家自然仍能吸引大量关注。
菲佛博士说:“在动荡时期,占星术与占卜(试图预知未来或揭示隐藏真相)特别受欢迎。”
“人类并非总是擅长应对不确定性,而历史上占星师与预言家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他们能帮助人们做出艰难抉择,同时也能带来一种安慰——暗示一切皆有其更高的安排。”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