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上流传著“救叶新田就是救华教”,有人以董总之名,动员有心于华教发展的朋友们,聚集于天后宫,参与一场救亡行动的同时,我们都欠缺了对这一个维度的思考,造成董总,董联会及教总的不协调,甚至是分裂站边的原因,这来龙去脉为何?

在民粹运动全球化的今天,有没有考虑过,这集会是一场情绪主导,一彻头彻尾的造神运动。

是组织老旧的问题

董总在五十至六十年代建立了现在我们可见的组织形式,然而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组织的结构是为了应付冷战的思维,面对会剥夺或威胁华教的,类似于民主集中制方式,而权力的核心,很容易会倒向权威的人物,俨然,他们是维护华教运动的灵魂,在冷战二元对立,资讯相对落后情况下,这是最有效果的组织方式,对于抗衡及对集权政府的政策,作出有效及强烈的反应,是有其意义。

另一方面,在资讯流动化,零散化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一种被动的,根据中央资讯作出回应的社会参与,相反,面对多元群体的不同诉求,年青一代需要的是更大的直接参与及自决过程,不同于以往民主选举中央领导机构,而领导机构去主导带领总方向的方式,就容易堕入官僚集权化的的过程。

Daniel Bensaid这样说:“学习民主需要一段时候、时间和精力,和经济改革的节奏并不相同。“较容易”的方法是把民众的权力机关隶属到一个开明的导师和党之下,并由党作出委任来代替民主选举官员、民主控制和撤换官员的原则。这种过程,早在1918年便已开始。这个逻辑,以镇压政治多元化、政治自由和用权力压倒权利而达到顶点……早在斯大林登上权力之先,权力主义倾向已经开始发展,这我们不会否认。布尔什维克领袖们在十分真实的“主要敌人”,即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资本主义复辟的纠缠下,忽略和低估了“次要敌人”官僚层的危害性。到了最后,是这个“次要敌人”把他们推到一旁,最后更把他们消耗殆尽。”(Daniel Bensaid:《1917十月革命的教训》)

民粹动员初探

多元化的自主参与,是要求透明度,集体负责,领袖问责,程序公义,分散决策权,考虑少数派的利益以达到平衡。老旧的集权组织,容易以领袖为首,遗老恋栈权力,而且再次贩卖情绪的行为。

民粹动员有全球化的迹象,欧洲的右翼民粹的兴起,俄国排外运动,美国茶党之类的运动,都是一个可以藉鉴例子。然而,都是以对抗黑暗此种摩尼教二元式对抗为主调的运动,都是动员及反动员,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心理状态来呈现。而最大的问题,是利用最容易唤醒的恐惧,代替有结构的,分析的思考,以及多元的参与。当游行是一种动员令,或是恐惧的反应,不是一百个独立个体,经过他们独立思考,讨论,整理问题次第,及自主的表态,深思后作出行动,那么集会没有它的意义可言。

民粹动员,就是指民众在强烈无力感下,还有对于实际生活的不可掌控下。

不同的时代中,总有一些人,或是知识份子,或是把弄玩语藻精英,带领民众,使人民认同。再套用理性的大系统,为运动及行动的目的,加以论述,等不及群众消化行动的脉络,群众就以情感(通常都是负面)的累积,作出有行动力的举措,民众就此依赖这种“救世主情结”,而在不完全接收资讯并消化的情况下,认同他们的信念及动员。

当我们在经验集会的亢奋时,还有一个战场:法院诉讼。如果这集会是想转移视线,把法律程序建议中委代表重选的忽略。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而叶新田欲绕过高院的“干预”,而反而提出禁令,禁止傅振荃等人在6月2日召开董总特别会员代表大会。

问题来了,叶新田的律师在诉讼中,引出社团法令第16条文,社团注册官才是解决的最好人选,那么,一人解决一切问题,又何必动员高院,浪费公费。然而,这社团注册官在公信力下降,于纷纷质疑之时,就以“任职未届满不可以离职”这种没有会章根据的理据为由,继续以不民主的方式恋栈权位,却不愿意采取程序公义,民主协商的方式。召开董总特别会员代表大会乃是一种重新赋权的形式,有会章可循,然而叶新田一帮在法院判断其合法性之前,却利用司法制度,欲以禁止重新赋权的民主方式。更糟的是,集会却把镁光灯放在“叶氐之存亡及华教之存亡”,鲜少见过这种恶劣的神化领袖手法。

是谁拥有了董总

在叶新田斥责傅振荃及孔婉莹“私相授授”,“搞私有化”,然而,利用公器以为已用,把透明性及公信力都放在赌桌上,难道就是叶新田对于公义的定义?你的行为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那么,是谁拥有了董总呢?是参与集会的人,还是更多的人:没有参与集会,却关心母语教育的华教的持份者,那些教师,学生,青年,有子女的华族家长?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究竟集会为何,救亡为何,所救者何许人也。民主赋权与民粹嘉年华之别在此,冷静解决问题,还是情感式的宣泄,是直面课题,调解内部问题,整顿历年积弊,还是继续消费情意结,却回避了引致董总风波的种种因素:如何使组织实现程序公义,透明度,民主方式等等的课题。华教又如何可以前进?这是有心于华教的发展及真心维护母语教育的人,应该严肃考虑的问题。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黄之锋、梁国雄危害大马?

八方论见

26年以来,“64北京大屠杀”从来都是中共的一个禁忌,不能讲、不能提,就是要讲要提就必须跟随党已定性为动乱的方向。同时地...

阅读全文

骆清忠:华社应促叶邹下台

八方论见

看了5月24曰报上刊登了前一天在巴生调解委员会做出要挑战派回去考虑叶邹提出的提前六个月改选的解决方案,我(相信还有许多华...

阅读全文

歌手曹格是中国人?

八方论见

生于马来西亚沙巴州的歌手曹格在三月份北京卫视的《音乐大师课》节目中,说自己是中国人,当时大马、台湾媒体均有报导所惹起的争...

阅读全文

叶邹应循民主法则

八方论见

董总的这出人为的闹剧,出台时的确令许多局外人雾里看花。旁观者不在其位,很难理解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家务事”,况且手里也...

阅读全文

602董总特大是否符合章程?

八方论见

董总挑战派打算在6月2号召开特大,以求通过与接纳解散和重选中委会的议案,但是当权派却指责依据章程,只有主席有权力发出会议...

阅读全文

普世价值与特殊国情的辩证

八方论见

本期当代评论的主题为“新马华社与中国因素”,概括而言其指向一个面向,就是反映著本地中文世界一种特殊的文化政治现象。在本地...

阅读全文

罗兴亚难民未危及国家安全

八方论见

马来西亚政府日前遣返大批难民,包括缅甸的罗兴亚“无国籍人”,受到国际关注,也在国内引起热论。有者主张人道精神要求收留和救...

阅读全文

罗志昌:若要“批文”,独中早就收档了!——厘清关中统考争议

八方论见

我有一位中学同学,来自彭亨关丹,我们都毕业于芙蓉中华中学,当年她从大老远的关丹到芙中升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当时关丹没有...

阅读全文

华教步上黄泉路?

八方论见

董总的内斗为何越来越激烈,难以收场?原因很简单,因为出现四派人物在掺和与较劲,而之间各有各的算计与利益,一派是面子派、一...

阅读全文

骆清忠:华教蒙耻日

八方论见

董总成立于1954年8月22日,那时我只是一个差2天就12岁的小学生,完全不知董总这二个字。想不到37年后的1991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