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称这个时代是多元主义时代,顾名思义以前的时代还没有进化到多元。倘若回看20、30年,甚至半个世纪之前,请告诉我们,先人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甭说单元主义这个词不曾出现在他们那个年代,就算在谷歌搜索单元主义这个词,跑出来的全是与华教有关的句子,这词是否大马华教的独创?好,姑且把父辈和祖父辈那会儿称为单元主义时代。好奇怪,很多人都说过去那年代,各族群之间的交往及融合度远比当下来的好,来的温馨,来的融洽。我们会不会因此而无比向往过去那段单元主义的美好日子呢?

1125是董总今年的第4场大集会,也可能是第13届大选前的最后一场。董总集会是要反对《教育大蓝图》,反对蓝图里面的单元主义政策,特别是反对在华小四年级使用国小马来语课本。一旦华小使用了与国小同一水平的课本,华小就会变质,政府要消灭华小的最终目标就会得逞,华人就会渐渐没有了根。既然认定那是单元主义,我看政府最好还是由他们去吧。

有个问题想问:什么是华人的根?这样问不是故意为难,而是不太理解。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根是个什么东东?英国人有根吗?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印尼人、马来人等等,他们都有根吗?这个问题,只怕连马大人类学教授也下不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政治学者兼人权斗士黄进发博士发明过两个词,一个叫“祖语”,另一个叫“华语系华人”。我想这两个词汇将有助于华社研究中心理解华人在马来西亚面对的问题。你去翻阅独立前后的华文报,所有的新闻、评论、标题和文章,都只用“华语”两字。

到上世纪林晃升担任董总主席的80年代,“母语”这个词伴随民权运动改变了华文报的舆论生态。现任隆雪华堂总会长陈友信解释说,因为(从Marketing的角度)母语教育比华文教育的涵盖面更大。然而对绝大部分从中国东南沿海移民到大马的华裔来说,把华语视为母语而否定福建话、广东话、潮州话、客家话、海南话等母语地位,实在牵强。因此,“祖语”一词的发明或可填补这一缺陷。

同马来社会一样,华人也非铁板一块。华人的分类法可以有很多,以政治来分,可有国阵类、民联类和两不靠;以宗教来分,八成民间信仰和无神论,配上一成的佛教和一成的一神教;以语言来分,华语系华人、英语系华人和马来语系华人均有各自独特的差异与关注。黄进发博士的分法尤其值得注意,它带出一系列问题,即文化、语言、风俗、宗教、血统、国籍、祖籍、出生地、政治取向和个人选择,到底哪一项可以被定义为华人的“根”,根的有效期为多久,根是单元的还是多元的,失去了根算不算一种背叛,人没有了根是不是代表没有灵魂?

捧著单元剧本,唱多元大戏

如果说华教运动仅仅是华语系华人的事情,可能有其合理成分,但也不完全符合实情。陈祯禄是英语系华人,但他说过华人不会华文便连猪狗不如;陈修信是陈祯禄的儿子,也是英语系华人,在华教运动历史上,他却被描绘成出卖华教的败类;林良实也是英语系华人,他担任马华党魁的18年里,算是大马经济腾飞的岁月;今天,同是英语系华人的蔡细历,多次发誓捍卫华教,连华总、七大乡团、世华媒体都站在蔡细历一边;你能说英语系华人不关心华教吗?

话又说回来,或许这类“英语系华人”关心华教更多是因为华教有其政治上的利用价值,这种关心与那些撕心裂肺的痴爱,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榴莲台曾在访问“709净选盟安娣”安妮时,向她询问对董教总的看法。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在教育界服务了一辈子的退休教师,竟然连董教总是谁也不知道。可想而知,现实生活里的英语系华人对华教运动的关注度几乎是零。

哈芝节期间,榴莲台丹州之旅的团员们与吉兰丹当地华堂展开一场交流,华堂会长黄保俊提到丹州的“马来语系华人”(传统上也称为“土生华人”),说他们多居住在城郊或乡区,口操马来话和福建话,经济落后,生活拮据。当问到如何能够协助他们成功时,黄会长乐观地说:不用担心了,我们已经把他们的子女安排进入了丹州的华小,再过一二十年他们的后代跟我们一样了,他们就会成功,生活自然都会好起来。当时榴莲团里有位最小(15岁)的团员站起身来表示不认同,他说:“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而不是你会讲什么语言”。

你或许不能100%认同这位国际学校学生的看法,但是这反映了多元主义和单元主义在思维逻辑上的差异。试问,马来西亚的国小是单元学校吗?当然不是,如果是怎么会培养出像公正党副主席努鲁依莎这样年轻杰出的双语领袖呢?在国小,你可以学习马来文、英文、中文和泰米尔文,比华小还多一门语文,你如何鉴定国小的多元性比华小更差呢?

同样的,华小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多元性,只不过华小更强调华文的重要性大过其它一切语文。事实上,每位家长都会为自己孩子的语言教育作出选择和排序。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教育大蓝图》所要达致的目标与你的目标是否一致;重点是大马下一代各族学生有没有更多更深更久的共处及交融机会;重点是未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还是培养理解、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华社原本各籍贯的多元性已经因推广华语而单元化了,华教人士应从中分析原因,探其究竟。如今华教思维大有老化僵化极端化的趋势,总是一厢情愿地捧著自己的单元剧本,去唱国家的多元大戏。既然早已把政府看穿,那么随著今天中国的崛起,董总应赶快去做两件事,一是向中国政府求助,吁请中国向马国政府施压公平对待华小,并拨款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二是向联合国申诉,控告马国政府打压母语教育,吁请全世界声援大马华教,让政府在国际上抬不起头。

不过,华社团结一致枪口对外的希望不大,政府最终彻底消灭华教的理由也不大,年轻一代继承华教运动的兴趣更不大,1125试图达致大选前政治卡位的意味却非常非常之大。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马来西亚人为什么会说普通话?

名家

来到中国大陆快3个月了,每次客人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你是马来西亚人,普通话怎么会说得那么好?刚开始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

阅读全文

孙和声:护卫文化语文多样性的6大理据

名家

据估计,在当代约200个国家与地区中,个别存在著约600与5000个颇具规模的语群与文化群体。据此,除了个别例外,绝大部...

阅读全文

请支持1125和平请愿

名家

为了维护我国华教,董总已举办“325华教救亡运动”、“520申办关丹华文独中大会”、“926华教救亡与抗议大会”等一系列...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大马民族英雄刍议

名家

华小五年级《地方研究》第20课〈可敬的民族英雄〉,将苏丹马末沙(Sultan Mahmud Shah)、拉惹哈芝(Raj...

阅读全文

邵宝辉:大马华裔人口的喜忧

名家

一位本地朋友的弟弟周末结婚,真是一件喜事。向朋友表示祝贺的同时,脑里忽然闪现一个念头:这对新人应该不会生出龙宝宝了吧。按...

阅读全文

古元佑:“复古”怀旧之我见

名家

生活在现代的大环境,有时会很莫名地厌倦一些现代化发展的人事物,让不少人萌生了向往传统、怀旧复古的想法。相对的,现代人可能...

阅读全文

杨善勇:国文还要测试崇高道德

名家

检验华小国文的看图造句,我们自可感受了课程纲要的天马行空。但是,国文试卷二当中,测试的不只这些,除了看图造句和命题作文之...

阅读全文

美国共和党何去何从?

名家

毫无悬念地,奥巴马再度得到选民的委托,二度击败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得到“再4年”的任期。正如其竞选口号而言,将继续带领美...

阅读全文

谢诗坚:中共再否定“和平演变”

名家

近断续看完为庆祝中共建党90周年而推出的《旗帜》纪录片,基本上对这个党在执政前后的轮廓有个温故知新的认识。它陈述了中共从...

阅读全文

行动党改选的风波

名家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行动党改选,引来不少争逐,也使这场大选前的党选起了一点“茶杯里的风波”。像雪州社青团改选,本来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