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由多个非政府组织及反对党组成的“干净与公平选举联盟”(简称净选盟)在吉隆坡举办集会,依据警方的数据,获得约3万人参与。自此之后,顺应政局变化及腐败事件不断发生,接下分别在2011年、2012年及2015年,净选盟举办了第二、第三及第四次的大集会,而最近一次的大集会中约有50万人参与两天一夜集会,相信无论是人数,或是形式上,都是净选盟历届集会之中,最成功及获得突破的一次。
回顾第一次净选盟集会举办的时间背景上,笔者认为这一场的集会,其实开启了烈火莫熄政治运动及后马哈迪时代逐步“开放”的空间,各式大小集会涌现的空间。在这些大小的集会中,无疑提供烈火莫熄后的人们,有了新一轮的接受街头民主教育空间。
透过多次的策划及参与集会中,组织起民间争取民主化及反贪腐的声音及力量,以求进一步的开拓国内的民主空间,而净选盟也因成功多次举办集会,以及结合了国内多个非政府组织及反对党等,使到净选盟集会俨然成为国内一项具有指标的集会。
集会游行公式化
笔者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社运,虽没有参与净选盟2007年的第一次集会,但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及第四次的集会都均有参与及号召他人参与。除了净选盟集会外,笔者也有参与其他的大型集会,但在多次的参与后,开始对这些集会方式感到有些重复及无新意,以致参与集会或是游行时,觉得非常的公式化。
以笔者参与过的集会而言,大致上都可纳入以下流程:1.公众被要求先集合在某处(通常都是集会地点附近);2.集会正式开始前,在非政府组织或政党领袖的带领下出发游行到集会地点;3.公众随街游行,沿途喊口号或是手拿字牌及横幅等;4.抵达集会地点后,号召集会的领袖向公众致辞,或是呈交备忘录等(视举办单位安排);5.若无警方骚扰或逮捕,集会就此解散;若发生大逮捕,集会领袖或集会参与者号召其他人一同前往被逮捕者遭关押警局集会,要求警方放人。
有感集会形式公式化,笔者因此在净选盟3.0集会时,参考国外集会中热闹的打鼓方式,还有在两位好友的共同协力下,三人使用可回收物,如油漆桶、木棍及尼龙绳等,然后与其他参与者一起,这样上街头,虽从一开始策划并无期待有什么成果,但集会参与者随著我们即兴的鼓声一同互动,并且也一同吟唱,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意外。
成立“人民鼓队”
第一次的尝试,让我们觉得确实有需要把集会形式进一步的扩展,让表达民间声音方式可以更多元,这点让我们很振奋,因此在净选盟4.0集会时,就决定进一步扩张队伍形式,正式成立“人民鼓队”,成功号召超过100人以上一同筹备、练习、制作鼓具及上街演出等,并同样在集会中,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为参与者带来鼓舞的气氛。
当然,我与友人所筹备的鼓队并非是唯一的,在净选盟3.0及4.0集会中,也有其他规模较小的鼓队演出,但这或许也证明,集会常客了解到集会公式化的无聊感,尝试进行一些改变,以及笔者自净选盟3.0集会后,也观察到民众对于参与集会的方式开始有了创意的表达方法,无论是视觉或是声音上。
就如两天一夜的净选盟4.0集会中,必须要有连串的活动来让公众保持参与感,主办单位除安排非政府组织和反对党领袖致辞(包括前首相马哈迪突然到访)之外,也有安排演唱节目等,但作为参与者的公众也非被动,一些艺术家分派粉笔给公众,让他们在马路上写出自己的心声;制作大型一政治人物为形象的操偶在集会中行走;也有公众把净选盟的“净”
字彻底贯彻,在集会后主动留下清理现场。上述观察在最近举办集会中更强烈,即由国内大专生组织所发起的“逮捕一号官员”集会中,可看到手拿各式创意大字报人数有逐步的增加,当中不少还是由“抗争与行动的反叛图像”组织(GRUPA)所设计,由具有本地政治漫画家罗纳斯纳(Ronasina)风格的巨型图像作为集会带头者,而在集会结束前还有演出一小段的行动剧,以手持首相纳吉的画像者,进入铁笼中,象征作为一国之首,必须为国内一马公司丑闻案,负上法律及政治责任。
所举出例子,仅是我观察部分,但可以肯定,马来西亚人透过多次的街头集会中,开始反思集会参与方式,也具体的针对此作出回应,这些经验都非常可贵的。
集会的其中一个作用是透过人群的聚集而塑造共识,但如果单纯人群聚集也无法算是个集会,因此集会就必须要有进一步的表态来宣示立场,而这样的表态就须符号化及象征化,进一步让集会的参与感在共鸣感上有著提升,而集会的讯息也能透过创意方式有了具体象征。往后如果回顾我们当代的集会情景时,都可以进一步与以后年代有所共鸣,就如我们能从1998年的烈火莫熄集会,甚至是更早之前的集会照片或录影中,体会到这些抗争是有时代意义的连续性。
打破僵化表达手法
过去,也有不少人开始批评参与净选盟集会犹如嘉年华气氛,少了“抗争”的意味,但作为集会常客,我认为如果把集会搞成嘉年华也不赖,因集会的形式原本就很多种,如何把民间声音带入政府体制内的方式/戏码也很多种,只是问题在于,无论是个人、群众或是集会主办单位,在设想要如何举办或参与集会时,可如何的带出信息,如何与其他集会参与者产生共鸣,以及这些方式如何为受压迫者进行赋权/增权(empower)的可能?
这些问题现在来说,也相对的重要,因净选盟5.0集会将在11月举办,以及一马公司丑闻持续发酵,因此未来也会有更多的集会,而这些集会又如何的达到其目的,以及如何促进民主化及制度改变,必须先从作为众多民主手段之一的集会,进行赋权/增权工作。
笔者认为,必须要有单位持续设想及推动,举办及参与集会的多元方式,以及鼓励参与集会的每个人积极的透过尽可能所有的管道,无论是视觉、肢体、声音、装置及语言等,进一步的扩张其可能性。这某种程度上和打破被日常∕体制僵化的表达方式,并进一步追求更多元及自由的表达方式是平行并进的,这也符合民主的基本精神,因此接下来集会,可好好思考自己可以再多做些什么,来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