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李嘉诚(1928—)虽然在今年的胡润富豪榜中首次被顺丰速运创办人王卫取代而屈居第二,但以他高达271亿美元(1165令吉)的身家(排名全球第20位),人们还是认同他是最有钱的华人。

出生于汕头的李嘉诚于1940年随父逃难到香港。翌年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生活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阴影中,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李嘉诚靠自身的打拼成为推销员和修理员。

1950年他投下7000美元设立长江塑料厂,经过近10年的奋斗,终于拿下第一桶金(1958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港币),从此转入建筑业而扶摇直上。1971年成立长江实业,及后又拥有和记黄埔的控制权。长江集团中心也就在1980年成为李嘉诚的标记。因为他从事的企业得心应手,发得不清不楚,因而被人形容为“李超人”。意思是说,他是一个“点石成金”的人,尚无人能出其右。

冀学生成为“智者”

汕头大学则是在1981年成立,由中国国务院批准,归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及李嘉诚基金会三方组成董事会,被归纳为“公立大学”,但资金由李嘉诚负责。先后共付80亿港币(约44.44亿令吉)。

虽然李嘉诚只担任董事会名誉主席,但拥有实权。自1983年开课以来,他风雨不改地出席每一届的毕业典礼,而且语重心长地做了致词。例如今年6月27日的毕业典礼上,已届89岁的李嘉诚向学生们作出告诫的训词。他说:“愚人渴望有个富爷爷,以便赢在起跑点,但坚持这种心态的人已输在起跑点”。他希望新社会的新鲜人(大学生)要成为“智者”,切勿“不思不想”,否则无法在人工智能世代过关。

很显然的,李嘉诚的责任是在财政上给予所要的帮助,但又不直接干预校政,因为中国国务院一开始就将之定位为“公立大学”。直到今天,汕头大学已有八个学院,学生超逾万名,而毕业生也超过十万名。

就我的印象中,李嘉诚有两件事是令我终生难忘的。其一大概是在六年前,通过《亚洲周刊》的报导,我才知道李嘉诚每次到汕头大学就是不要惊动领导,也不需校长左右接待,而是一人坐在食堂观颜察色地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是很开心在汕大读书,还是有一些不满之处?

了解学生处境

李嘉诚说:“我从食堂可以看到众生相,很容易洞悉学生对学校的办学是否满意或不满意。”

后来我本身也学习在食堂观看学生的脸色和表情。果然有些发现,其中有人认为食堂供给的食物不够多样化;也有人因经济问题自己带食物和饮料来学校;有的更索性算准时间,上完课就走人。这反映出我们学院的学生一般都不富有。后来我也查悉学生们在入学之后,都向高等教育基金申请高教贷款(PTPTN),累积至今,学生已从教育部处拿到超过千万元的贷学金。

第二件事是李嘉诚在前年通过有关系者向Beyond队员(已故黄家驹的家属)买下《光辉岁月》的版权(Beyond的成名曲之一),并将这首歌改成汕大校歌。有许多大学都没有校歌,但李嘉诚认为应推动校歌宣扬爱国精神。经过改动后,歌词有这一段是这样唱的:“知识跟世界细水长流,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

“我们懂得学问没尽头,学会怎么自救再学做人的操守。我们懂得学习的理由,力量要用来分享才能承先启后”。最后一段这样唱:“我们懂得学习的理由,活出生命的光彩才无愧于春秋”。

其实李嘉诚也是一位临危不乱的企业家。在1996年时,来自中国的绑匪张子强绑架了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张子强是直接到李嘉诚的华宅谈判。结果在讨价还价下,双方以10亿港元(5.5亿令吉)成交。后来中国的警方布下天罗地网,将张子强一伙绳之以法,而张子强也被判处死刑。这段绑票大案也在后来被拍成电影。

虽然李嘉诚有遭遇风险和陷入困境的时刻,但他的办学精神也不遑多让陈嘉庚和陈六使。

陈嘉庚(1874-1961)是南洋企业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依靠个人的力量在厦门办起厦门大学。他先出资100万元,及后又承诺发放300万元,分12年支付。也就是说,他总共为厦大献出400万元。

思想上无法交流

陈嘉庚在1921年办成厦大后,也物色重要人物来担任校长,其中包括汪精卫及梅贻琦,最后还是邀请其好友林文庆出任校长。这位学贯中西的医生和企业家,一生追求儒家孔孟学说,因此与鲁迅的思想不能沟通,也就出现过一段林文庆与鲁迅在厦大的过招。当年鲁迅是应林语堂之邀来厦大教国学,可惜他们又无法在思想上交流,终于各走一方(1937年,厦大交由国民政府接管)。

再有一位可与陈嘉庚和李嘉诚媲美的是南洋的企业家陈六使(1897-1972)。他在1953年登高一呼吁请华人承建华文大学,个人并出资500万元。后来福建会馆又将在裕廊的500依格地皮献给南洋大学。在地利人和下,南大在1955年开课,而在1958年庆祝新校舍落成典礼。可惜陈六使的时运不济,他在卷入政治后成为被牺牲的悲剧人物。

如果说陈嘉庚及李嘉诚都能让大学顺利办下去,且越办越大,那么陈六使就在60年代涉及南大的学生运动,结果在1963年被新加坡政府吊销公民权。在失去南大后,陈六使也郁郁寡欢地离开人世间。更悲的是:南洋大学只生存了25年,而在1980年走进历史。从此南大成了华社的“图腾”,也衬托出一个时代的终结,连陈六使的一生心血也找不回来了。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观音洞因遭河水倒灌而发生闪电水灾,水深约3尺。(何有明提供)

怡保下豪雨多处淹水 观音洞水深3尺10余香客困水灾

阅读全文

小车祸引发纠纷 男子被围殴受伤

阅读全文

19年前救起溺水华裔男童 退休警察成功再续前缘 

阅读全文

娱乐场所发生争执斗殴 印尼船员1死1重伤

阅读全文

待宰牛脱缰 大道上乱窜

阅读全文

大马是个好地方 有机会将多来

阅读全文

陈海德:林吉祥衰多口

名家

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在一场开斋节上,这话不提提那话,丢了一句若希联来届大选执政吉兰丹州,建议由诚信党的胡桑慕沙出任丹州大...

阅读全文

陈锦松:郭文贵爆料搅动中国政局?

名家

流亡美国的中国富商郭文贵通过互联网及社交媒体不断对中国官场爆料,由于涉及多位现任高官,引起关注。郭说他爆料是为了根除党内...

阅读全文

古燕秋:校地之争谁为重?

名家

尊孔独中在今年3月拆除三层旧楼,准备兴建综合大楼计划,为的是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学要求。随后5月爆发了校地之争,国民型...

阅读全文

网络社媒是民粹天堂

名家

面书或者其他网络社交媒体,是现代很多人都使用的社交平台。但是网络社交媒体其实并不代表言论自由,而是容易滋生著大量恶劣民粹...

阅读全文

孙和声:60年来大马经济的内卷化

名家

从1957马来亚独立至今,这60年来,大马在经济上的变化是颇大的。至少在形式上或量变上,是巨大的。例如在1957年,西马...

阅读全文

余澎毅:旅游税之政治戏码

名家

马来西亚一直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国家,曾经多次获得最受穆斯林旅客欢迎的国家,甚至在世界旅游组织(UNWTO)统计中,全球旅客...

阅读全文

和平很遥远?

名家

6月20日联合国定为“世界难民日”,也许是穆斯林斋戒月关系和国际社会都被穆斯林极端派恐怖袭击所喧染的缘故,620就这样悄...

阅读全文

“骑马杀鸡”和“以巫干巫”?

名家

我的“政治栋笃笑”当中有两个段子,被马来种族主义者抓辫子。一是去年5月砂拉越州选举期间,我通过乌巴网络电视台发表“以马来...

阅读全文

森美兰之精神

名家

在斋戒月期间,尽管公司、基金会和社团的董事会议时间表在吉隆坡仍然有增无减,但我与森美兰州的关密却是最亲密的。随著岁月的增...

阅读全文

谢诗坚:香港回归20年的“逆转”

名家

不知不觉香港回归中国已是进入第20个年头。犹记得在1997年7月1日举行交接仪式时,我有注意到在主宾台上的中间上方站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