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认为,道德教育科内容不仅死板,也掌控了非穆斯林学生未来升大学及获得公共服务奖学金的机会,与报考伊斯兰研究的穆斯林考生相比,非穆斯林学生是吃亏的。
这群家长日前会见人权委员会委员,并呈交一份要求检讨高中道德教育考试的备忘录。
这群家长指出,不反对道德教育列入高中课程,但认为这个科目不应该列为大马教育文凭必考科。
家长认为,一直以来道德教育考试非常严谨,学生必须死记36个价值及其定义,然后逐字逐句反映在考卷内。他们也形容这种是训练鹦鹉和猴子的考试制度,制定考题的人已需受质疑。
政策倡议中心日前也在网站上刊登一篇文章指出,那些具批判思维的青少年或许会问,为何是36个价值,为何不是35或37个?谁定下这些价值?为什么课本作者必须要把这些价值观的定义如此死板?
这群家长已在社交网站发动“morally upright”(道德正确)运动,希望广招更多家长加入行列,也向家长解释道德教育科对教育文凭考试的影响。他们建议家长把意见发到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希望结合更多家长的力量,向政府提出诉求。
协调员纳玛苏在一封公开信中指出,有许多家长不知道道德教育是非穆斯林在大马教育文凭的必考科,会影响整体表现。
“此外道德教育是封闭式考试,意味著市场上找不到历届考题。为什么会这样?”
他反问:“是否获得8A+的学生在道德教育考试中没有获A就被认为是没有道德的优秀生?道德是否比数理更难考?”
人权委员:深入探讨
另一方面,人权委员会委员莫哈末沙尼认为,高中道德教育科应该被检讨,同时不该列为影响大马教育文凭的考试。
他表示,在过去20、30年前,道德教育并不是必考科,现在既然成为必考科后家长有反弹,那么应该收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检讨这个科目。
他今日针对一群家长呈交一份备忘录给人权委员会一事,接受《东方日报》询问时说,该会将研究备忘录内容,但经济、文化和教育都属于人权,因此他们会深入探讨家长提出的问题。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