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要自己出钱建的学校可以被批准,另一个有地有钱(独中)却不被批准,政府要回答(这问题)也很头疼。”
他认为,华教团体必须了解到,兴建华文独中应从政府对待国际学校的角度看待,若从族群角度看问题,恐怕争取行动不奏效。“当你说政府支持国民学校、偏帮马来人,政府会说这是无可厚非的,也可以说自己是巫统,但要是说政府只偏帮有钱人,那么马来人也会生气,政府就必须回应。”
马来社会未反华教
三苏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向华教团体授招,认为在策略上应该从阶级观点出发。
他比喻:“现在是东尼的学校走‘绿色通道’,但华文独中却卡在‘红色通道’。穷人需向教育部乞讨才有学校,但有钱人弹指之间就可以获得办学执照。这合理吗?”
他不认为马来社会反华教,因为很多马来人对华教问题不理解,而且时代变迁,已经有很多马来人把孩子送入华小了。
“我从没有在报章上读到马来人反华教,说马来人反华教只是印象罢了。只是一些在国阵和民联的马来政治人物,为了要捞取选票而炒作这个课题。”
三苏认为,教育法令及政策才是关键,要是当年教育法令限制华校发展,执政的马华及支持马华的人需负责。
不过,他不否认有一部分人确实认为华教不该存在,但这与有马来人捍卫英化数理是一样的道理,人总是异议。
争论契约没完没了
他表示,“历史契约”存在与否只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也是一个空泛的讨论。他将这些视为大选前的政治花招,并相信在两三个星期后又会有新课题。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屡次搬出历史契约、教育法令与政策所限而无法增建独中,日前则以旧时“共识”来辩解。教育人士对慕尤丁的辩解理由纷驳斥。
据报导,林连玉基金主席拿督杜干焕曾指出,国内私立英校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慕尤丁却说教育法令没有阐明增建华文独中的条令,难道这些私立英校都是违法存在和操作的?
他指出,1996年教育法令第73条、74条和75条清楚指出民间可以设立私立小学和私立中学,只要私立学校的教育符合国民课程纲要及提供几个必修科即可。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