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认为,从表面上看来,虽然受惠的主要是公务员、学生及年轻一族,但实际上,2013年财政预算案尝试透过这些受惠族群,把金钱回流到内需市场上,借此推动国家经济,令各方都受惠。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商业组主任梁家兴博士告诉《东方日报》,2013年财政预算案,是一个亲民的预算案,分配糖果给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公务员、青年及学生等。
他说,如今世界经济低迷,欧洲美国经济放缓,因此不能再靠出口来刺激国内的经济。“这也更符合目前的状况,透过刺激国内需求,使明年经济成长可达到4.5-5.5%。”
虽然,国家债务方面稍高,突破了5000亿令吉,是历史最高;不过,所幸还未超过55%,加上国家赤字也逐年在减少中,税收也在增加,暂时尚在安全水平。
减税1%人人受惠
至于个人所得税方面,年收入5万令吉以下者,可减税1%;梁家兴认为几乎人人都受惠。除了月入4000者享有这项优惠外,其他高收入者,在个人所得税的类别制下,或会从中受惠。
他说,政府要建可负担房屋,这将让许多中下阶层人民受惠。以目前的状况看来,提高产业盈利税,2年内脱售从10%增加至15%,影响层面并不大。如今房价居高,如果有钱赚,相信投资者是不会介意多付5%。
他认为,由于我国许多高价屋的买主,都是外国人,因为我国屋价还是偏低,会继续攀高,因此竞相在我国投资高档房产。“只要是处在好地点,还是会掀起抢购热潮,因此对高价屋而言,相信新的产业盈利税并不会带来太大冲击;不过对中价屋而言,或可暂时性的稳住价格。”
大马策略与国际研究所(ISIS)经济高级主管黄正明表示,2013年财政预算案,是对人民非常慷慨的预算案,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政府的巧思似乎欲让更人多同时受惠。
其实,他更希望看到是直接在税务上的回扣,提升制造业领域、提高生产率及经济表现。
拉票型财案瞄准年轻选民
Baker Tilly Monteiro Heng会计楼伙伴骆炳权表示,2013财政预算案整体来看,无疑是个大选预算案,推出像是买智能手机优惠等措施,显示财案针对的非整体税务架构,反而针对特定选票的目标群众如年轻族群等。
他指,产业盈利税的调高主要是因为坊间对房产价格高企的不满,须遏制炒风的噪音。“过去首5年的产业盈利税是0%,去年调至最高10%,现在首5年再调高5%,政策频繁改变其实会让外来投资者难以决定投资策略。”
他认为,房产价格高涨是基于发展商和银行提供种种优惠所刺激的买气引起的,包括免付头期、附家具、借贷利息低等。因此,不应从产业盈利税下手,而是调整上述的方向。
骆炳权也表示,财案选择调整个人所得税而非公司所得税,相信也是大选的关系。他认为,年收入5万者税率调低1%,应和公司税以及消费税摆在一起看。
“政府应明确公布消费税何时落实,以及届时公司税等将以何种方式逐步调降。”
询及该项预算案是否有忽略企业之嫌,他则认同此项说法。他认为,本次财案主要受惠者是年轻人,退休人士和公务员。
“本次财案可说是消费型预算案,这笔钱若花在基础建设还好,但政府却是花在向人民派钱。这是不会有加乘效应的,不如把这笔钱省起来,投注在基础建设方面。”
询及本次财案将赤字从预算案的4.5%降至4%,他则表示,连续16年赤字将导致我国财务走向不健康状况,但有关比率的减低总算是有个好的开始。不过,政府始终应该著眼于如何调控开支方面的浪费,做出更平衡的预算案,因为赤字始终还是赤字。
关注教育创新 涵盖领域广
联昌国际经济学家李兴裕则表示,2013财政预算案可说是平衡的财政预算案。所有领域都有被照顾到,除了支持投资活动,关注教育和训练领域,也提升创意革新。
他指出,财案有多项政策都在预料之内,例如持续给予私人界奖掖。政府也承诺持续的赤字不要让我国恶化,为了控制让我国公共债务不要提升至国民生产总值的55%,到2015年政府会将赤字降至财政预算案的3%。
他也表示,国家财务整顿方面政府已表示需要更多时间作公共谘询,但首相也透露,未来会有新的课税结构,从个人所得税形式过度成为消费税形式。
他指出,财案的各项措施让各阶层受惠之余,并没有忽略企业。“但这种发给援助金的措施,长期来看是需要检讨的,因为我们总需要未雨绸缪的储备金。”
至于本次财案的房屋相关措施对业界的影响,他则认为,有关措施对整体房屋市场有利,打击炒风之余也兼顾获利。“虽然产业盈利税的调整,短期内会影响买气,但房产价格受到宏观经济、收入、聘雇等因素影响,所以长期来看影响不大。”
产业盈利税或让首购族却步
房地产业者郑水兴表示,2013年财政预算案对整体房屋市场没有太大影响,但产业盈利税的调高料将影响中价屋的市场和首次购屋者的购买意愿。
他认为,若要遏制房地产投机活动,第1年和第2年产业盈利税的调升是有必要的;但第4年和第5年的调升则不鼓励消费者更换房子,因此会影响房地产市场。
他指出,基于目前房屋建设多在新区进行,各地工作机会改变相当多,因此人口的流动也很大。
“现今年轻人因为工作变动在5年内更换房屋是很正常的现象,今年财案的调整可能影响首次买房年轻人的购买情绪,以及中价屋的市场。”
他也指出,很多房地产投机活动都是1至2年,若是拥屋4至5年,他认为已不算是炒楼。“若要兼顾遏制炒风和市场购买情绪,我认为首2年可调整至15%,第3年调至10%,第4年至第5年则维持5%,会是比较好的方式。”
他说,拨出19亿增建各种低价房屋的政策会让中低收入者受惠,让他们拥有房屋,此举不会对房屋市场带来冲击。
至于“我的首间房屋”的调整、恢复搁置工程的奖掖,以及首次购屋者购买40万令吉以下房屋贷款合约印花税获50%折扣等政策,他则表示,这些调整对整体市场的影响不大。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