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北英一博士,今日在理大举办的马日合作水灾防范研讨会上表示,2008年7月28日,一场暴雨导致日本神户港市的河流泛滥,50人被河水冲走,酿5人被淹死的悲剧。
他说,这起惨剧让日本政府决心将原本需要5分钟,才能记录及整理数据的极化多普勒气象雷达系统,提升至1分钟内预报。“水灾可能在瞬间发生,灾难当前,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能提早多一分钟预报及疏散人群,就能减少人命伤亡。”
他表示,日本也采取检测“雨胞”(rain-cell)的方式来防范水灾,即早在下雨前,就利用雷达回波资料估计降雨雨胞移动场,从而得以更早预测降雨量。
部门政策拖慢发布
另外,理大河川工程和城市排水研究中心主任诺阿查芝查卡利亚则说,纵然我国拥有先进雷达,能在20分钟内记录雨水分布和降雨量,但我国面对实在太多机构在指挥及协调的问题。
“雷达20分钟就拿到消息,但因为涉及太多部门及政策,往往需要2至3天才顺利下传指示,实在太迟了。”
他警告,大马平均每年的降雨量是3000毫米,但截至目前,仅达到三分之二降雨量,这意味,另外三分之一的降雨量将在接下来这两个月内(至1 2月尾)发生,而我国是否已做好应对庞大降雨量的准备?
“我们无力阻止水灾,但却可通过科技,将水灾带来的灾害减到最低。”
他建议,只要下雨时,大马每一户人家能自发蓄存1平方公尺(1000公升)的水,即能防范水灾,也减少政府当局每年耗费巨款建立排水系统的拨款。
早在20年前就已投身研究河流防灾系统的他说,从15年前开始就建议内阁仅委任一名部长全权处理有关水源,包括河水管理、水利工程及水灾防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洪灾当前,及时及有效下达解决方案。
另外,他说,从明年起,国内各州发展商限定必须依循“都市洪水管理指南”(MSMA)的20项标准,否则图测及工程准证将不会获批。
研讨会主持人为慕达利,出席者有理大校长的代表拿督沙烈博士及日本驻槟副总领事谷口裕子。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