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连玉精神奖遴选委员会主任刘锡通强调,是次跨族群让马来西亚泰米尔基金受奖,其实是具有特别意义的。
他说,谈华文教育时须紧记,靠一个族群力量是单薄的,只有结合其他族群、开明人士的支持,维护母语的运动才不会原地踏步,力量才能建立起来。
他今早连同3名委员,即陈庆地博士、李亚遨、姚丽芳及5名获得林连玉精神奖的推荐人召开记者会,宣布获得第25届林连玉精神奖的3个个人及2个团体。
5名推荐人,即博大高级讲师庄华兴博士、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主席廖国华、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副会长郑淑娟、巴生兴华中小学校友会主席颜建义及前师范学院华文组主任莫顺生讲师,在现场讲解得奖者及单位在捍卫母语教育上所作的贡献。
今届最年长的得奖者杨贵谊已82岁,在去年曾出版华马大词典的他,在过去曾捐出4万本珍贵藏书予华社研究中心。他的得奖原因是终身致力于马来语文研究,编撰马来文词典及从事马来文经典翻译,促进跨族群语言文化交流,丰富国家文化遗产。
此外,在今年初逝世,并在上月刚获得“第4届沈慕羽教师奖”的巴生兴华中学已故前校长郑瑞玉,也是此次得奖者。推荐郑瑞玉的单位是巴生兴华中小学校友会,遴选委员会给予的评价是长期献身民族教育,为独中发展和学校行政管理树立丰碑,为华文教育工作者建立风范。
维护少数民族教育
而在今年6月刚逝世的华教斗士苏天助,是获得了隆雪华堂的推荐。他身先士卒,参与华教运动半世纪;挽救吉兰丹中华独中,保住东海岸华教火苗。
2个得奖的团体单位为马来西亚泰米尔基金会及1948至1957年华文高师师生。前者的得奖原因是推动泰米尔小学成立董事会,反对英文教数理,捍卫泰米尔小学办学主权,维护少数民族教育尊严;后者则是为二战后华文教育奠定基础,为1970年代以及各地华校教师公会提供骨干;倡议独大;敢为华社先。
第25届林连玉精神奖颁奖典礼将在12月16日上午10时于吉隆坡循人中学大礼堂举行,同时早上8时,在吉隆坡福建义山林连玉墓园也会有一场林连玉逝世26周年的公祭;而前一天晚上7时,一场名为“多彩多姿、共存共荣”的华教节晚宴,将在吉隆坡陆佑路中国小学大礼堂盛大举行。
另一方面,刘锡通指出,出席昨天“董总和平请人愿大集会”的人数相当多,证明华社有许多人对华文教育仍是心不死。
他强调,华文教育是华裔的基本人权,如果受打压,大家很自然地就会作出反应。人们反应起初可能是比较温和的,可是一旦到了不能够再忍受的时候,就会走上街头。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