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符合特定的条件,就可获得政府颁发身份证,这些人并不是住在沙巴一两天,他们有的在沙巴住了整20年,他们会说国语,他们有权成为大马公民。”
他今日出席“马来人与伊斯兰在第13届大选后的未来”论坛后,在记者会上强调,他当时是发出身份证给符合条件者。
沙巴非法移民皇委会听证会本周一开跑,昨日一名国民登记局前官员在供证时指马哈迪当时的左右手曾涉及发出身份证给沙巴移民。
他说:“他们在马来西亚独立前,就往返菲律宾南部、加里曼丹和沙巴,因为他们不认同殖民政府所划分边界,正如马来半岛。”
马哈迪强调,本身不曾否认在任期内曾在沙巴发出身份证给外国人,而只是否认曾做过违法的事情。
领袖须面对指责
“我承认曾发出身份证给沙巴州移民,至于他们要将之称为‘身份证计划’还是‘马哈迪计划’,这是他们的自由。”
不过,询及是否为了沙州政权而这么做,马哈迪却说:“一旦他们成为大马公民,他们要支持巫统、国阵还是其他政党,这都是他们的权益,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国阵支持者。”
“在沙巴州选举前发出身份证给他们,我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刻意,就是合情合理,在选举前发出身份证,不代表是犯法的。”
马哈迪也主动提及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甚至曾发出公民权给100万名不符合条件者,却并未因而遭到批评。
“你们必须记得,东姑阿都拉曼比我更糟糕,他发出公民权给100万名不符合条件甚至并未接受公民测试者,为何他没错,而我所做的却是错?”
针对人民公正党署理主席阿兹敏阿里形容他是叛国者,马哈迪说,身为领袖就必须面对各种指责。
“没问题,我被许多人指责为叛徒,同时也有很多人称赞我,要成为领袖就必须面对各种指责,这世上可获得99%支持率的就只有独裁领袖。”
至于皇委会是否已传召他出席听证会,他回应道:“没有,他们还没传召我,若有,我会出席,我从不拒绝被传召,我曾出席过其他皇委会的调查。”
敦马不愿看马来人失败 宁愿被标签朋党主义
前首相敦马哈迪表示,他宁愿被标签为朋党主义,也不愿看到马来人失败。
他认为,马来人在获得政府的扶助而取得成功,却被视为执政党的朋党,因此他宁愿政府的政策能够扶助更多可以取得成功的马来人。
“一些马来人不明白政府的扶助政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导致发生滥用权益的问题,例如汽车入口准证,他们拿到了却不去做生意,反而转手出售。”
他今日在“马来人和伊斯兰在第13届大选后的未来”论坛上,回答前全国警察总长丹斯里慕沙哈山的问题时,如是表示。
“不过,也有人因善用这些机会而取得成功,我们相信,这些机会应该给予有机会成功的人,但外国媒体却形容这是朋党主义。”
他强调,这些成功人士并非朋党,而是善用政府扶助机会所以才会取得成功。
“为了摆脱‘朋党主义’的罪名,政府就必须扶助那些不会成功的人,并希望他们会失败,那么就不会构成‘朋党主义’的问题。”
马哈迪也说,失去2/3支持的政府将不会的强大的政府,而弱势政府将令支持者感到失望,而最终失去支持。
“当我们是强大的政府,就没有人会挑战我们,因为他们知道大部分人民支持我们,我国需要强大及勇于行动的领袖,因受其他人影响或者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赏而自我弱化,只会打开空间让他人批评。”
他也以内安法令为例,指政府根本无需废除内安法令,因为英国和美国也没有依据法令扣留所谓的恐怖分子。
他认为,弱势政府即使在大选中胜出,也将是空洞的胜利。
他也说,马来人的个性也不太懂得反击他人的批评,正如巫统的人也不太敢提及捍卫马来人权益的课题,避免被人指责为种族主义者。
“再这样下去,行动党所高喊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也可能因而成真。”
马哈迪也说,“阿拉”字眼是源自于伊斯兰教,圣经内原本就无此字眼,这只是基督教的传教士为了方便传教,而将圣经中的“神”字眼改为“阿拉”。
“‘阿拉’是伊斯兰对上苍的称呼,其他宗教的传教士在传教时可能因为语言因素而使用‘阿拉’字眼,但这将造成混淆,若两个宗教都将上苍称为‘阿拉’,人们会误会这是同样的宗教。”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