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心脏中心的数据,大马2007年开始施展心肺移植手术,但一年的存活率仅23%,目前活最久的是1年10个月。
移植手术繁杂
单是肺脏移植方面,2005年至今有5人接受手术,仅2人幸存至今,一年存活率为60%,五年存活率为30%,十年存活率为30%,存活最久的达7年4个月。
换心女孩郑慧仪让广大社会开始关注心脏移值的课题,不过心脏移植的手术操作繁杂,很难找到适合的心脏。
该中心心脏移植小组助理经理莎丽花指出,最后一次的心脏移植手术是2011年12月14日,2012年全年没有适合的器官,但等候移植者有6人。
她表示,这6人最年轻的只有14岁,最年长的42岁,目前6人皆靠著心室辅助器(又称体外机械心脏)存活。
她透露,2005至2010年,有6名患者靠Thoratec技术(可维持生命2年)的心室辅助器生存,其中有3人因等不到适合的心脏,在2年的期限后死亡,另3人成功移植心脏,包括郑慧仪。
后来心室辅助器改成Heartmate II和Heartware(皆维持生命6至10年)的技术,各有5位病患,其中2人已死亡,最早装上这辅助器的是于2010年6月5日,至今仍在等待适合的心脏。
郑慧仪在14岁之前必须通过安装在体外机械心脏维持生命,故之前有“外心妹妹”之称。
她在2007年10月接受首次心脏移植手术,可是面对器官排斥问题。医生团很快获得第2个适合的捐献心脏,为郑慧仪进行第2次“换心”手术,在72小时后没有出现排斥情况,手术宣告成功。
换心后的郑慧仪只延续了5年生命,去年9月17日晚上出外和朋友吃火锅,回家后感到身体不适,心脏及背部疼瘗,于隔天病逝。
换心老翁存活15年
2013年4月10日,我国心脏移植手术最长生存者艾伯特古纳拉南重生满15年的日子,每一个心跳对他而言都是奇迹。
这位曾被医生诊断只能活6个月的老先生,在这15年的重生岁月中,他履行承诺陪著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大学毕业,再结婚生子,如今艾伯特已是4个孙子的外公。
国家心脏中心今天特别为艾伯特庆祝“重生15年”,并祈祷所有器官移植患者都能和艾伯特一样,在手术后能继续过著高品质的生活。
同时,前首相敦马哈迪的夫人敦西蒂哈斯玛也有出席这个别开生面的庆生会,给予艾伯特和国家心脏中心全体职员祝福和支持。
艾伯特是国家心脏中心于1998年4月10日施展心脏移植手术的第二个案例,大马首个心脏移植成功案例是1997年12月18日,患者为R.沙徒南。
艾伯特是1996年2月时心脏病爆发,1998年年初他曾到印度去寻求心脏移植,但他的AB血型很难遇到合适的器官捐赠者。
1998年4月9日,一位运动员遇上车祸脑死,他的母亲在亲戚的反对下仍坚持把儿子的器官捐出来,艾伯特便在隔天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从此展开了新的生命。
艾伯特今午在庆生会上谢谢国家心脏中心和家人的付出和支持,他也告诉媒体,“换心”后他对本身健康有了更大的关注,他以快走为运动,维持健康。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