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告指出,逾65%员工指出,他们在现有岗位上未满2年,但大部分已开始找新工作,这些年轻员工在过去5年,换工次数已有2次。
文告表示,人力资源部经理已发现相当部分的Y世代只会在公司呆上1至2年的现象。雇主认为,年轻员工跳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是需要“当下回馈”的世代,他们要求更多奖赏及回馈。
文告也表示,84%雇主更认为,比起旧世代,Y世代更容易辞职。除了要求回馈及奖赏,大部分Y世代倾向在尚未拿出工作表现的时候,就要求更高薪水。
企业品牌吸引人才
Jobstreet大马区域经理祝郁盈在文告中指出,“跳槽让Y世代有新鲜感,但他们必须了解频繁换工作的习惯,也反映出他们不安于室的态度。雇主不会雇用履历表上拥有多项跳槽记录的人。”
她也表示,“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证明你有随著时间成长,并且在生产力方面能为公司带来附加价值。若要在2年内换工作就必须思考清楚,我认为,在未达成什么之前不要离开。”
文告也指出,若要留住人才、降低员工流失率并吸引有素质员工,其中一个策略就是透过强大的企业品牌吸引人才。
另一方面,Jobstreet也指出,逾半员工认为职场歧视并不存在,大部分男性及女性员工并不在乎上司性别。61%受访者更表示,男性和女性职员在相同职位上的薪水没有差别。
文告指出,该项在5月份向806名员工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受访者相信上司是以良好工作表现决定升迁,不会因为员工性别影响决定;其中67%资深经理级受访者更坦言,不会因为性别有所偏袒。
文告也指出,61%有小孩的已婚女性并未在面试时受到任何歧视,这显示大马雇主目前对职场妈妈怀抱更开放态度。
46%受访者认为就业前景佳
Jobstreet就职前景报告显示,大马在2013年第二季的就职市场呈现正向成长,46%受访者认为就业前景比去年同期更好。
Jobstreet公司透过文告指出,2013年第二季的就业前景报告当中,46%受访者认为本季就业前景比起去年同期更好,但认为本季就业前景比去年同期更差的受访者,仅占19%。
文告表示,“5月的就职信心指数(JECI)为57点,比起去年同期的50点已上扬,显示我国就业市场更为蓬勃。”
文告也指出,由于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在未来6个月只打算增聘21至50名员工,瞄准大企业的求职者或将面对更激烈竞争;至于少于100人的企业,大部分都只打算增聘10名员工。
5领域职缺最多
至于职缺最多的5个领域,则有销售(38%)、会计/金融(26%)、制造业(26%)、行政(26%)以及行销(19%),这些领域也是未来增加最多新职缺的领域。
文告也表示,雇主认为就业前景看俏,但他们也认为,拥有相关经验额的适合人选相当难找。
“大部分求职者要求高薪,却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特别是建筑及制造业,求职者未能说服面试官说,他们在工作范畴内拥有特殊技能。”
文告指出,该项调查指出,经验丰富的员工在聘用市场更为吃香,56%的各领域雇主,需要雇用少于4年经验的基层人员。
Jobstreet就职前景报告是该公司在6月针对156名Jobstreet客户、经理及资深经理进行调查后完成的分析报告。
建议企业与学院合作培训学生
国内许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就职,大专学府掌舵人都认为,企业应积极向学校明确表达他们希望毕业生拥有何种技能;更提议企业与学校联手设计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课程。
国立大学校长丹斯里莎丽花表示,负责录用的人力资源部人员必须采取更灵活的作法,例如让培养职场所需人才的训练从校园就开始。
携手设计课程
她说,“我认为就业不顺利的大学生很多都是人才,只是人资部门的动作不够快。你们不应该在毕业后才问他们有什么技能,很多人早就和本校合作培训学生了。”
双威大学校长格莱梅维金森则指出,大学生毕业后未能衔接职场是全球性问题,除了企业和大学及学院的合作计划,甚至还可以联合该领域的数个企业来和学校携手设计课程。
他指出,“很多国家已经在使用这种作法。直接让雇用市场来跟我们说,你们需要什么,并且协助我们设计你们觉得有必要训练的部分。”
他们是在双威会展中心出席Jobstreet公司举办的“人力资源部人员联系活动”时,如是表示。其他主讲者包括泰莱大学校长拿督哈山、USCI集团创办人黄传发,以及拉曼大学副校长尤芳达。
莎丽花也指出,雇用毕业生时,该名毕业生是否拥有持续学习的意愿,比起他是否拥有实际知识来得重要。
她说,“如果我是人资部门,我会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光看沟通技巧。若他能说英文却不会解决问题,有什么用?解决问题的思维,本来就不限于特定语言。”
此外,Jobstreet创办人郑文基在会后记者会上指出,多元文化环境下成长的大马人,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快速适应,是符合全球企业期待的优秀人才,许多顶尖企业目前是由大马人掌舵。
莎丽花也表示,我国人才到海外工作不应该以“人才外流”角度看待,而是应将之视为“人才循环”,因海外工作的丰富经验最终将回到我国,利惠这片国土。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