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祥说,尽管政府在2002年宣布以绩效制取代种族固打制录取国立大学的学生,惟华裔生的入读率却每年下滑,这种招生方式比过去的固打更固打。
“1979年6月28日,巫统和马华在招生问题偏差达到共识时,学额分配为土著55%,非土著45%,当时虽然受到质疑,不过华裔生录取率仍维持在1/3。”
“到了2002年,时任教育部长丹斯里慕沙莫哈末提出取消固打改用绩效。这听起来不错,不过随著时间流逝,原本30%的录取率却骤减至19%。”
他认为,政府理应合理地解释录取率的偏差、必须纠正,确保问题不再重演。
魏家祥今日在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的陪同下召开记者指出,马青教育局至今接获361宗政府大学新生录取的上诉个案。其有144人是考获4.0满分的优秀生(39.9%),之中有16宗是完全没有获得大学所录取。
16名满分学生落榜
16宗学生考获4.0满分却完全落单,其中2人即便愿意接受选择以外的科系也没有大学录取,另18名考获4.0满分的优秀生,却获得与志向毫无关系的科系。
361宗上诉个案中有228宗是大马高等教育文凭学生(STPM)、120宗是大学预科班学生,其余13宗则是专业文凭学生。
“以成绩分类来说,考获4.0满分的投诉案列最多(144宗),接下来是考获2.00至2.99(89宗);3.50至3.99(67宗)及3.00至3.49(61宗)。”
也是前教育部副部长的魏家祥表示,从这些上诉个案看来,马青认为大学中心单位(UPU)遴选系统没有以绩效制行事。
马青接获的投诉中有多项不合理的案例,如在学术成绩和课外活动总分较高的学生无法获得首选科系,反之有的却以较低分数获得该学位。
政府大学8大热门科系──医科、牙医、药剂、电子与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法律与会计所招收的华裔生比率,更是有每年下滑趋势。即从2011年的26.2%下降至2012年的25.3%,在2013年更是跌到20.7%。
建议4分优秀生获志愿科系
马青总团长拿督拿督魏家祥指出,为解决周而复始的华裔优秀生无法如愿进入政府大学问题,马青将向教育部提出长期与短期建议,促请政府正视及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马青当务之急所提出4项短期建议是必须分派与学生志向相关科系(医学,牙医,药剂或其选择)予所有得不到任何科系之4.00优秀生、如果公立大专医学,牙医,药剂系席位不够,就遵照去年方式处理,即分派进入私立大专修读相关科目、重新分派与学生志向相关科系(医学,牙医,药剂或其选择)予所有得到“选择以外”科系之学生、以及必须从新审核所有个案。
为确保问题能够尽速解决,马青会在近期内把10天内接到投诉个案及统计数据提呈于教育部探讨。长短期建议将在明日的马华会长理事会提出。
魏家祥今日召开记者会谈马青接获优秀生未获政府大学录取课题时指出,若要解决问题,教育部须正视教育制度及其行政偏差。
长期建议:应重审大学申请模式、统一大学预科先修班与大马高等教育文凭的教学制度及课程期限(包括其学术及课外活动评分上的差异)、重审国立大学录取制度,确保以名副其实的绩效制招生及设立特委会探讨课题等。
“我们希望政府能拟定一份长远的解决方案应对这些问题,否则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此外,目前进入大学的申请方式复杂。“比如,学生以为可以被录取,所以在其他科系栏目随意填写不相关的科系,最终被派发到非志愿科系;或被多重大学录取,我认为大学不能打著招生自主的旗号,为所欲为减少课程名额。”
魏家祥认为理8大热门科系,长远之计是设立良好的协调机制。课外活动也是左右录取率因素,因此评分要划一。
“预科班的评分可能只有一年,可是大马高级教育文凭的评分可能是从初中一开始算。这个制度若不改,落差显而易见,因此应拟出课外活动评分标准,一年就一年,7年就7年。”
他也认为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和大学预科班课程内容,及考试制度评分统一,马华主张重新审查,避免有苹果和橙的分别。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