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和周五的辩论,无法凝聚一股强大的“基层声音”,更别说堆砌出回应民心思变的“共识”。
虽有种族言论,把非巫裔/非土著,特别是华裔当成箭靶,但从现场反应观察,掌声稀疏,距离共鸣还有一段路。
冷,是因为早前对敏感课题的辩论有所期待,认为本届大会将有许多敏感元素。巫统提案小组主席拿督斯里希山慕丁说,只要在理性范畴内,不禁止党员辩论。
大会前夕,巫统总秘书拿督斯里东姑安南和希山突转口风,呼吁代表避免碰触敏感课题,这为冷辩论埋下伏笔。
未能走出旧思维
纳吉的开幕政策演词,聚焦保留《煽动法令》和巫统年轻化等党内革新措施,少了“辩论性”较高与“吸眼球”的题材。代表们凭自身认知,在游戏规则下参与辩论。
辩论议题和焦点与去年、前年和大前年没太大分别,差别在于更新某些数据,论述和观点是同样的。经历两届全国大选,代表们未能走出旧思维,继续以旧观点检视新政治。巫统与新政治渐行渐远。
非巫裔成为箭靶,制造种族不安全感,这对巫统争取流失的年轻、城市和中产阶级选民没太大帮助,反而把中间选民推行另一边,对于扩大支持是倒退动作。
国阵在上届大选中取得47%总票数,民联则是51%。47%的最大贡献者是巫裔和土著;巫统则是最大的巫裔/土著政党。
如今巫统陷入“47%支持率困境”。纳吉会否把更多时间、精神、精力和资源投入扩大47%的努力中?还是满足于强化和巩固47%?
伤害51%选民
统计显示,未来4年将有400万名年轻新选民,不包括现有的1780万名选民。城市化和教育普及化缩小城乡距离,科技发达冲破昔日的资讯封锁。
巫统不断流失年轻和城市选民的支持,传统票仓萎缩中,支持率犹如溶解中的冰块。党领导层的责任是,确保巫统继续执政,纠正错误,摆正方向。
巫统投入大量资源回馈47%支持者是政治现实。惟,短视做法却伤害51%选民,对巫统和国阵扩大支持率没有正面效果。
巩固47%?还是提升至57%或67%,甚至更多?取长补短或退缩到基本盘?是向前迈进?还是划地为限?
把路走宽,将市场做大?还是走入小巷,越做越小,越做越窄?这是巫统的十字路口,也是国阵的关键抉择。
爱因斯坦曾给“愚蠢”下定义,即你一而再、再而三做同样的事,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这不仅“愚蠢”,也很疲累。当你无法如愿以偿时,就觉得自己很惨,开始埋怨,不断自问为何如此?甚至责怪他人……
执政超过半世纪的巫统,急需革新和年轻化。政治生存取决于改革能力和其速度是否跟得上时代变化,否则将沦为一个老政党和老人的政党。
人民期盼政府与时并进,希望活在活在一个更民主、开放、中庸和理性的社会,而不是狭隘,封闭及保守的环境。
历史给纳吉什么定位?是为了下一届选举的政治人物,还是为了下一代的政治家?他在巫统大会的言行和秉持的立场,将告诉我们答案。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