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强人敦马哈迪出任第4任首相期间,前后委任了4位副首相,分别为敦慕沙希淡(1981年至1986年)、敦嘉化峇峇(1986年至1993年)、拿督斯里安华(1993年至1998年)及敦阿都拉(1998年至2003年)。
马哈迪在1998年与原本的接班人安华决裂后,时隔数月后的1999年1月8日,他选择了处事作风较为低调的“好好先生”兼时任外交部长的阿都拉取代安华出任副首相。
阿都拉在1999年受委副首相之前,在巫统党内担任全国副主席,官职方面则前后担任过首相署部长(1981年)、教育部长(1984年)、国防部长(1986年)、外交部长(1991年)。
在2003年10月31日,阿都拉顺利从马哈迪手中接过首相的棒子。
马哈迪当年选择阿都拉担任副首相,在当年算得上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阿都拉在80年代的“2M”巫统党争,是隶属敦慕沙希淡B队里的大将,与马哈迪对抗,事后还被马哈迪撤除部长。时评圈对阿都拉受委副首相有种评价是当年的巫统副主席或高层当中,阿都拉对马哈迪的威胁最小。
不过,阿都拉在担任首相之后, 屡次遭遇马哈迪公开炮轰,被指忽略国产车及取消兴建马新弯桥是“卖国行动”,同时更指阿都拉的女婿凯里及其友人在布城首相署4楼干预政府事务影响阿都拉的口碑。

在拿督黄少龙撰写的《阿都拉巴达威传记》一书则引述当年巫统内幕消息宣称,时任首相敦阿都拉拒绝干预和阻止联邦法院释放安华的司法程序,是造成前首相敦马哈迪誓要阿都拉下台的真正原因。
阿都拉不干预联邦法院释放安华的司法程序,也成就了安华在政治生涯上的东山再起,最终在2022年全国大选后,共组团结政府,出任我国第10任首相。
阿都拉共2次以首相及国阵主席的身份领军国阵出征大选,第一次在2004年全国大选因“新首相效应”带领国阵取得辉煌的成绩,第二次在2008年308全国大选却掀起“政治海啸”。

为此,领导巫统22年的马哈迪随后更不惜抛下震撼弹宣布退出巫统,并表示迫使阿都拉下台后再重返巫统,而阿都拉最终在2008年10月8日宣布他不会在下一个巫统党选中捍卫党主席的职位,最终在2009年巫统大会后正式卸下巫统主席,把首相的棒子交给拿督斯里纳吉。
阿都拉是在69岁卸任首相职,任期长达5年5个月3天。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