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7日讯)亚亦君令补选昨日落下帷幕,由国阵巫统候选人莫哈末尤斯里以5006张多数票击退国盟和社会主义党候选人,成功保住此区;尽管巫统连续在补选取得胜利,但时评人许文思律师认为,亚亦君令一直以来都是国阵的天下,这并不意味巫统已经重振旗鼓,这次补选值得观察的是各阵营的得票率变化和票源流向。
许文思认为,在上届大选,国阵在亚亦君令得票率为38.7%、希盟得票率为22.7%,从此次补选中,可以看出国阵巫统几乎是完整接收了希盟在上届大选中的得票率,没有出现明显跑票的情况,证明希盟和国阵巫统的合作效应显著。

相反的,他说,虽然国盟在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的得票率从上届大选的29%微升至33.2%,但此增幅并不明显,反映出国盟在扩大选民的支持基础上仍面对挑战,包括:马来选民居多的投票站出现较低投票率、非马来选民群体中支持度持续偏低,甚至在很多华裔选民居多的投票站低于社会主义党。
“亚亦君令是混合选区,因此这也印证了若国盟持续走煽动种族和宗教情绪的路线,是根本不可能赢下这个区的,包括在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和槟城等拥有混合选民结构的州属中,几乎无望夺得州政权。”
他认为,国盟在亚亦君令州议席的困境,其实也反映了该党在整个马来西亚,尤其是在以混合选民结构为主州属中的困境。
为此,对于团结政府至今已执政超过2年,现有的政府成员党会否维持现有合作模式迎战来届大选;以许文思的分析,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鉴于巫统和希盟难以单靠自身的力量组成政府,且双方都需要彼此的支持,因此他认为巫统不太可能放弃与希盟的合作。
他直言,巫统和希盟彼此相互需要的现实,以在过去的州选举中展露无疑,这就好比在雪兰莪州选中,巫统几乎兵败如山倒,若非希盟选民的支持,巫统恐怕也无法保住仅有的席位。
他提及,巫统在原由的堡垒区如彭亨、吉兰丹等州属已经面临巨大挑战,更遑论在西海岸一带混合选民结构的州属,因此巫统更加需要来自希盟非马来选票的支持。

他说,更何况大部分现有巫统领导层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有著密切的政治关系,使双方合作更具有政治现实基础。
“所以只要他们仍然在朝,就不会放弃与希盟共组政府,没有什么理由导致他们放弃和希盟合作;而我(许文思)也看不出,在目前这个阶段有任何理由让他们“分手”。”
据他分析,以当前的大局势来看,即使巫统脱离希盟,也难以单独组成政府并稳定政权;而若转向国盟,巫统不仅将使该联盟中处于劣势,甚至政治地位还将比现在更低。
“巫统若与国盟合作,势必要要屈服于伊党和土团党,在联盟中排行第三,这对作为马来主流政党的巫统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局面。”
他称,尽管国盟提出“穆斯林大团结”寻求与国阵合作,但巫统是否愿意为此屈服于其他政党,甚至还要与“死对头”的土团党合作,仍是一大关键。
许文思说,相较之下,巫统在与希盟的合作关系中仍保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希盟在政治版图中仍非常依赖巫统。
“没有巫统的支持,希盟不可能成功执政,即使执政,政权也不会稳固,因为他们缺少了马来民族主义和伊斯兰元素的加持。”
大多数马来选票仍倾向国盟
对于巫统的马来选民支持率是否已回流,许文思则直言,无论是国阵在亚亦君令守土成功或是过去补选的胜利,大多数马来选票实际上仍掌握在国盟的手中。
“亚亦君令的马来选民的比例占52%,是一个混合选区,再加上这个选区本就是国阵的传统强区,因此不能以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来评估巫统的整体势力;国阵的胜出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希盟支持者的转向,因此这并不意味著他们已经重振旗鼓或能实现“王者归来“。”
他说,巫统的势力大本营是在马来选民占70%以上的马来腹地,因为这些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的核心根据地,若巫统无法拿回这些堡垒区,则谈不上重振旗鼓或东山在起。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