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5日讯)私人诊所开出的普通药物和长期药品价格比社区药房高出23%至75%。
据《每日新闻》报道,扑热息痛(Paracetamol)在私人诊所的售价约每颗1令吉,而一些药房最低只售25仙;用于治疗哮喘引起咳嗽的硫酸沙丁胺醇(Salbutamol Sulphate)药片,在私人诊所每颗售价约1令吉,但在药房的价格介于25仙至45仙之间。
而用于控制胆固醇的处方药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20毫克一盒30颗,在私人诊所售价约160令吉,在药房则为122令吉。
大马穆斯林医生组织(PERDIM)主席博依赛迪表示,药价差异明显的原因,主要在于私人诊所和药房购入药品的方式不同。
他说,药房通常以大批量进货,因此能从供应商那里获得较低价格;反观私人诊所因进货量较小,供应商提供的药价则会较高。
“同时,私人诊所还需承担租金、员工薪资、招牌执照、水电费,以及定期更新医药执照所需的课程等多项成本。其实私人诊所与药房之间的药价差异并没有非常的夸张。”
同时,博依赛迪表示,该组织与多个医疗非政府组织反对展示药品价格,是因为该措施与现有两部管理私人诊所的法令存在冲突,容易引起混淆并加重行政负担。
“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通过《2011年价格控制与反暴利法令》(723法令)干预医疗领域的行为,也被视为不合理的行为。因为我国目前并没有正式的药价管制措施,而强制执行该指令可能导致权力重叠及混淆。”
他也担心,私人诊所可能因为轻微的技术性错误而被罚款或监禁,执法单位缺乏合理的自由裁量权。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法令来监管保险公司、第三方管理人或医疗福利管理人,而药品定价本应属于诊所的自主权。要求私人诊所公开药价,其实并不会对病患产生实质帮助,因为这并未反映他们最终所需承担的全部治疗费用。”
自5月1日起,卫生部与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根据《2025年价格管制和反暴利(药品标价)指令》,强制私人诊所标识药品价格。
随后,卫生部副总监(药剂服务)阿祖安娜南利表示,在实施强制私人医疗机构标识药品价格的首3个月宽限期内,政府不会对未能展示药品价格的医疗机构和药房开出罚单或采取任何行动。
吉打消费人协会主席莫哈末尤斯里查则表示,药房与私人诊所药价差异应进行协调,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他说,根据该协会过去5年的观察,药房与私人诊所之间的药价差异可达30%至40%,尤其对低收入群体造成负担。
“私人诊所药价与诊疗费用上涨的趋势日益严重。过去看诊治疗发烧只需30令吉,如今收费可高达70令吉。此外,过高的诊费,加上动辄数百令吉的药费,也是令病患不愿到私人诊所就医的原因。”
他继说,这种做法并不健康,因为不同人的病情不同,所需剂量也不同,而有些病患宁愿只到药房买药,甚至选择例如传统医生等价格更低的替代疗法。
他补充,即使政府推行药物价格透明机制,但如果无全面管制药价,也难以真正让消费者受益。
“其实对管制药价是必要的,因为即便标识药价,但如果民众负担不起,也毫无意义。政府应更系统地实施药价管制政策,使药房与私人诊所之间的药价得以协调,以维护公众福祉。”
药价差异难避免
大马药剂师协会主席安拉希指出,药价差异在各医疗单位中难以避免,因为私人诊所涉及的营运成本较高,如租金、薪资、水电费及药品采购等。
他说,当前困扰消费者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缺乏涵盖全民的健康融资系统。
“现实情况是我国的医疗系统分为两极,即有钱人去私人诊所,没钱的人去政府医院,这使得低收入群体面对不公平待遇。社区药房可因大批采购而降低成本;而小型私人诊所则因采购量少,加上运营负担重,药价自然偏高。”
他建议,政府借鉴新加坡、印尼和泰国等邻国,推行全国性健康融资计划。
“通过相关计划,政府可直接支付给获得认证的药房或私人诊所,资金可来自雇员公积金局、社会保险机构、天课、宗教捐赠及政府拨款。如此,无论人民在何处求医,都能获得医疗服务。”
同时,他说,药价差异的问题也源于消费者不清楚保险公司或医疗福利管理人所报销的具体数额,导致现行系统缺乏透明度及难以监管。
他补充,通过相关计划,政府也可正式将社区药房与私人诊所纳入国家医疗系统。
“我们不希望继续维持两级的医疗体系,有钱人一套,没钱人一套。每位国民都应获得公平、安全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无论其背景如何。”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