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针对我国华人人口结构变化的问题,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华研)于今年3月开始启动“华人人口研究”旗舰研究项目,以深入剖析华人与各族群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为华社的未来把脉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沈志勤:华社应注入资源 找出华人少子化原因
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致词时表示,促使他关注这个议题的原因是华裔新生儿的持续下降。
他指出,根据大马统计局(DOSM)上周发布的今年第一季的出生及死亡率,与往年同期作对比,2000年共有11.4万名华裔新生儿,2012年的华裔新生儿下降至8.5万名,而去年华裔新生儿则降至4万1270名;而结婚率的部分,相较于2016年每1000名华人中有9.8人结婚,2022年每1000名华人只有6.6人结婚,呈33%跌幅。
他表示,不仅是我国,新加坡甚至是东亚一带如中国、台湾、日本、香港及韩国都出现少子化问题。但比起亚洲各国提高出生率,我国知悉此问题而没有妥善处理。
他说,身为一个政治的工作者,对社会的改变是非常关注的。不只是华人有这个问题,其他友族同胞也开始出现生育率已经跌到2.1的现象,即标准人口替代率,并预计未来的人口替代率会跌破2.1。
沈志勤指出,华研此次3期研究虽无法根治问题,但他希望华社能够注入资源,以研究真正的问题,尽可能延缓此现象。
张运华:需掌握未来人口趋势以对症下药
华研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兼项目负责人张运华博士于致词时表示,此次研究所探讨的问题为华裔人口增加缓慢、出生人口下降、每千人口出生率最低及总生育率面对危机。
他指出,在了解人口变化时,不能只看数据本身,更重要的是了解未来趋势,才能针对人口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他解释,该研究针对华裔人口的相关议题为华裔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华裔少子化的诱因及对策、华裔人口老化趋势与挑战及人口变化对政经文教方面的影响。
《华人人口研究》旗舰计划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子题为人口趋势与结构的预测分析、因素与对策、人口老化对华人经商与家族企业的影响及老年人主导的华人家庭经济、收入与支出;第二阶段为华人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与医疗服务需求、人口对华族政治代表性变化的影响及华人家庭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传承;第三阶段则为华人人口演变和流动对华文教育发展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与华人城镇的重塑与发展及竞争力的保卫战:华裔青年的就业与人才发展。
他表示,此研究的贡献分为两个层面,即学术及社会层面。
此研究的学术意义在于建立华社人口模型,利于掌握未来人口变化如少子化和老龄化趋势并从人口学的角度全面思考华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与人才发展等问题。相对于政府与国家层面,旗舰计划从民间社会层面探讨人口变化的应对策略。
另一方面,此研究的社会贡献则是为政府解决人口问题提供重要的分析与政策参考、协助华社领袖掌握华人人口问题,提前规划部署应对未来的政治与社会经济挑战,以及为华社或华商推动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以因应人口变化带来的冲击。
旗舰计划的预期成果为每个子项目提交一份完整的技术报告作为政府、政党、社团的参考文件。研究完成后,华研会主办专题演讲,以深化社会对相关议题的交流。华研也会针对每个子项目发表一篇政策性文章或学术性论文,激发社会人士或学者对相关议题的关注。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有华研中心主任兼研究员詹缘端、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及华研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兼项目负责人张运华博士。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