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5日讯) 随著贸消部的“食物银行”(Food Bank)计划,即将在霹雳州开跑,州内的非政府组织,尤其是一直给予有需要人士食物援助的单位,纷纷表示乐观其成。
雳州行政议员黄渼沄是在4月杪的州议会上透露,州政府早在3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以跨部门联合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一起推展“食物银行”计划,借此解决食物浪费,以及低收入人民生活成本上涨的问题。
对于上述的宣布,在过去一直给予弱势群体食物援助的非政府组织,如怡保爱心饭堂及怡保街头厨房(Dapur Jalanan Ipoh)的负责人在受访时皆表示欢迎,并认为州政府此举将大大减低非政府组织的压力。
怡保爱心饭堂创办人莫少荣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表示,该组织在2016年投入运作以来,每逢周一至五的下午,都会前往文冬、拿乞、兵如港及怡保市等地派送饭盒给500多名来自各族的贫困者。
对于州政府将推行食物银行计划,他认为是件好事,因为可分担非政府组织的负担。据他所知,怡保有不少非政府组织正在进行上述活动,有些是每周一次,有些是每日,但大家都未曾获得政府的援助,甚为压力。
同时,他坦言,其实社会上有很多没有三餐温饱者,有者因为尊严问题,就算挨饿也不出声求助,因此欢迎政府通过上述计划,让更多有需要者受惠。
此外,莫少荣续说,除了面对各种资源的压力外,该组织感到最为挑战的仍是人力的问题,所以希望有更多热心人士可以加入他们。
“从切菜、烹煮、分装及派食都需庞大人力,但是我们目前只有13至14人进行上述职务,人力严重短缺,希望有更多义工前来给予协助,哪怕只是帮忙1至2个小时,我们也感激不尽。”
他也说,该组织以往是出动2辆爱心车队,沿家挨户至受助者的住家派送饭盒,但为了节省人力,已在2周前改成了一站式派送模式,即是将爱心车停放在一个集中点如巴刹,让有需要的群体自行前来领取饭盒。
另一方面,除了怡保爱心饭堂外,怡保区内目前提供食物援助的非政府组织,尚有安宁街友之家、街头厨房及克切拉香积厨。
其中前三者是以派发熟食为主,而后者则是派发超市卖剩的蔬菜、面包及干粮予有需要人士,与食物银行概念相近。
这些组织的财力及物资主要靠社会人士捐助,并靠有限的义工执行日常任务,在财力和人力有限情况下,又面对庞大的需求,倍感吃力。

怡街头厨房 每2周分发食物
由大学生所发起的怡保街头厨房(Dapur Jalanan Ipoh)从2014年8月开始,都会每2周一次前往怡保市区分发食物给有需要的人士,而截至4月14日,该组织已进行了109次的食物分发活动。
怡保街头厨房负责人莪蒂受访时表示,该组织是由斯里依斯干达国际伊斯兰大学和国油大学的学生所创办,尽管创办者都已毕业,但依然有新的学生接手,继续造福有需要者。
她说,该组织都会在周日下午5时至傍晚7时,前往怡保大钟楼隔壁的拿督沙谷食坊,主要受惠对象是无家可归街友、贫困市民和穆斯林。
“食物种类则每周不同,包括有杂饭、椰浆饭、糕点、面包及水果等;通常我们会先要求受惠者在现场用餐具盛食,过后才会让受惠者打包带走剩余的食物。”
此外,莪蒂也表示,该组织在创办初期,是以售卖小刊物及朗诵诗歌赚取收入,并在周日一早前往巴刹购买食材,庆幸的是在购买过程中,常会有商家给予价格折扣或免费赞助食材。
“但我们现在已改变了方式,即参与的义工们会自行携带一道食物,让有需要者享用,而过去我们准备的食物可供150至220人享用,但随著取食人数已减少,如今只剩约100人。”
她透露,除了提供食物之外,该组织目前也会赠送书籍或衣服给有需要的贫困学子。
拟将日用品列援助品
公正党迪遮州议员黄诗情透露,食物银行计划所派送的食物,主要是商家们“清货”,但依然还可以食用的粮食,而当局目前也正考量是否也将日常用品,列为此计划的援助品之一。
她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坦言,务边国州议员服务中心团队4月杪已率先与霹贸消部官员开会,探讨如何在务边国会选区推行食物银行计划,包括提供食物的超市、对象群及如何分配食物。
她说,现阶段暂定的受惠对象是福利局受惠者、大学先修班学生、大专生、祈祷室及清真寺的人士,而食物类型包括面包及蔬菜,目前当局也在探讨是否把日常用品列为援助品之一。
“至于分配食物的模式可有很多方式,例如通过村委会、学校或义工沿家挨户分发。”
尽管如此,她透露,上述派送食物的程序务边国州议员与当局洽谈的地方性落实概念,若州政府与其他协调单位做出调整,还是以相关单位的标准为依归。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