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罗士打22日讯)为减少对外来种子的依赖,推动水稻产业永续发展,吉打州政府正积极推进本土种子生产计划,并研究引进来自中国与印尼的高产水稻品种,评估其在本地的种植适应性与生产潜力。
吉打州农业、种植及交通事务行政议员佐瓦希表示,州政府已列出数个具潜力的水稻新品种作为观察与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来自印尼的HMS700与HMS70D两个品系,目前正在进行田间评估。
“我们日前实地考察了印尼玛琅的有机农业研究中心,并对两个品种的抗病性与产量表现留下深刻印象,若试验结果理想,将推荐作为本地推广品种。”
佐瓦希今日在州议会回答德卡区议员莫哈末阿姆里的提问时指出,州政府长远目标是打造吉打成为水稻种子自给自足州属,透过育种改良、基地建设与跨国合作,逐步建立种子主权。
目前,州内首个试点种子园已选址于本同区的双溪马迪村,占地20.5公顷,由一间与州政府合作的私人公司负责营运与管理。
此外,国家核子机构与玛拉工艺大学(UiTM)也参与此计划,拟以现有品种为基础进行育种改良,透过辐射诱变与分子标记选育等技术,提升种子表现与抗逆能力。
佐瓦希透露,大马NAFAS肥料公司(Malaysian NPK Fertilizer NAFAS)亦加入合作行列,协助改善种子园土壤结构,以确保所生产种子符合大规模种植条件。
同时,州政府已识别数个潜在种植区作为种子产业延伸,包括督亚冷(Tualang)28.3公顷、古邦西帕(Kubang Sepat)288公顷,以及浮罗交怡28公顷的闲置土地。
除了东南亚合作,吉打州亦计划引进中国重庆的中国农业科技研究院开发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系,该杂交种已在印度、越南、泰国与缅甸等国广泛应用,证实单位面积产量可高达每公顷19公吨,若成功在地化,将为吉打州农民创造全新竞争优势。
他强调,吉打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稻米产区之一,具备丰富农业基础与耕地资源,透过科技导入与种子自主计划,有望实现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双重提升。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