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4日讯)品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黑金”木炭,就在十八丁的炭窑!
木炭是传统燃料,拥有“黑金”称誉,而在霹雳州,迄今拥有逾120张准证,炭窑逾360座,其中三分之一或百多座炭窑,位于距离太平市约16公里的十八丁,是大马最主要的红树木炭产区之一,为市场供应高品质木炭。
而在十八丁红树林区则隐藏著一座拥有超过80年历史的炭窑厂,目前已传承至第3代,并通过努力,让这个古老行业在新时代发光发亮。
这座炭窑厂由马当启户控股有限公司经营,公司董事兼第3代掌舵人蔡祺勇(53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起初,家族经营打椿红木业,1940年代转型经营炭窑业,至今一直沿用传统的方法来生产木炭。
他说,炭窑业已成为十八丁其中一项重要经济活动,同时,也是十八丁旅游业的重要组合。

作为这个宝贵产业的守护者之一。 他说,早年,炭窑是由亚答屋顶的棚屋来遮挡,现在改为锌片屋顶,棚屋结构简单,但棚屋下的炭窑,所生产出来的木炭品质,却是高品质木炭,可说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他分享道,这些上佳品质木炭,是使用上乘红树林的红木,通过传统炭窑所熏。这种特殊结构的炭窑在马来社会被称为“tanor”、“dapur”,少数称为“gok”,结构呈圆顶形,像冰屋一样,以红砖建造。
他介绍,首先,以船只将红木运送到炭窑,工人会把锯成1.6公尺长的红木,置放在炭窑熏烘熏,每座炭窑每批可熏1500至2000根红木,每批木炭生产都需耗约30馀天。
“过程是以高温将红木的水分熏干,留下来的精华成炭,50吨的红木最终只能产出10吨左右的木炭,可见产量精贵。”
蔡祺勇告知,熏好的木炭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至国外,是高价值产品。
他补充,大部份木炭供应给日本厂,厂方收购以后加以包装再输出国外;介于60至70%的输出国,其馀供应国内市场。
他说,红树林木炭产业起源于对燃料的迫切需求,在日治时期,木炭运往槟城的工厂作为溶铁燃料。

现时,市场对红树木炭的需求依然强盛,主要用于烧烤食物,例如烧烤沙爹、烤鱼。他说:“尤其斋戒月时,木炭的需求也随著马来同胞烧烤食物而大幅增加;农历新年期间用于烤肉干、烘焙鸡蛋卷等。”
不过,蔡祺勇表示生产木炭可是体力活,一根1.6公尺的红木,粗细不一,但都相当沉重,粗木可重达120公斤,最细的也重二三十公斤,搬运起来消耗力气,不受年轻人青睐,所以,许多工友都是老伙计。
“鉴于此,木炭业面临的挑战是工人越来越难觅,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投入这个3D职业,认为肮脏、危险及辛苦,他们更向往在大城市、在冷气房工作。”
尽管如此,蔡祺勇相信,只要还有需求。木炭业在未来仍将继续传承下去。

木炭业结合旅游业推动家乡经济
马当启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蔡祺勇指出,配合十八丁旅游业蓬勃发展,十八丁一些炭窑厂也搭上旅游业列车,既生产木炭,也成为旅游景点,双向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他说,森林局鼓励炭窑业者兼营旅游业,所以,其家族炭窑厂配合形势,将木炭业结合旅游业。
“木炭业已成为十八丁生态旅游的一部分,游客前来参观炭窑时,我们会向他们讲解熏炭过程。”
“我们与当地旅游业者配合,推出旅游配套,除了参观炭窑,游客也可参观参观红树林生态教育中心、或乘游艇出海赏老鹰及萤火虫等。”

事实上,蔡祺勇当年在理科大学毕业后,没有直接投入炭窑业,先后往吉隆坡和槟城奔前程,过后在槟城一家上市公司担任营运总监 。
基于父叔辈已渐年迈,炭窑厂需有接班人,于是,他辞掉上市公司高职,在10多年前接手打理家族炭窑生意。
蔡祺勇致力推出木炭副产品,为木炭业增值,其中一项是生产木醋液,这是炭窑熏木炭时,红木在高温下所排出的水蒸气凝聚而成。
“木醋液可防蚊、消毒抗菌、去除异味、驱蚤,也是天然肥料。”

他提到,木炭“黑金”手信,有除不良气味及除湿气功能,置于衣柜、汽车 、鞋柜、房间或洗手间都行。
他说,研发的“黑金”香皂用炭粉及木醋等高级材料制成,炭粉可洗掉脸上的粉刺及黑头等,可治理小皮肤病,是优质产品。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